海尔125亿入主上海莱士:既是为“血王”输血,更是为自我造血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4-01-09
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为“血王”输血,更为自己造血——花费125亿元“溢价”买入上海莱士20%的股份,海尔集团此举的用意显露无疑。
2023年12月29日,海尔集团宣布,拟溢价17.6%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收购将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
上海莱士是国内血液制品龙头企业,有“中国血王”之称。近年来,上海莱士由于激进并购,商誉高悬。截至2023年9月底,其账面商誉高达47.03亿元,加上联营企业 GDS 隐含商誉约为94.84亿元,合计达141.87亿元。就在不久前,上海莱士还斥资4.81亿元收购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95%股权。
对上海莱士来说,海尔集团的收购,将是一次大输血。同时对海尔集团来说,将“血王”收之麾下,同样是构建大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招。
“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进一步完善了盈康一生的血液产业链布局,是我们深入医疗健康核心领域的关键进程。”操盘此次并购的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谭丽霞表示,“我们期待与上海莱士、基立福紧密合作,提升血液生态产业链整合与创新,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逾百亿元“输血”上海莱士
公告显示,交易完成后,基立福将继续持有上海莱士6.58%的股份,并保留董事会席位。海尔集团将获得基立福约4.37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58%)对应的表决权。20%股份加上表决权委托,海尔集团将合计控制上海莱士17.6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26.58%)的表决权。
此外,基立福与上海莱士就相关业务达成了排他性合作和战略合作关系,交易股份在交割后三年内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关联方除外)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处置。
早在2021年1月,上海莱士与基立福签订《独家代理协议》,以独家经销商的身份代理销售基立福的人血白蛋白、阿白素和血浆蛋白等产品;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基立福会签署一份白蛋白独家代理协议修订协议,将现有代理协议再次续延十年,自交割日起生效。
在此基础上,基立福还承诺,除现行有效的白蛋白独家代理协议涵盖的产品之外,若基立福或其关联方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广、销售或分销基立福或其关联方在生物科学和诊断领域(指以下领域:输血血液的采集、待加工血浆的采集、血浆蛋白制剂的生产和商业化、待用血液和血浆的检测以及免疫血液学和任何其他诊断业务)的任何血液产品,授予上海莱士在中国独家经销的优先报价权。
中邮证券对此认为,上述协议使得上海莱士至少获得了10年白蛋白产品独家代理权的展期,且在生物科学和诊断领域的血液产品拥有了中国独家经销的优先报价权,将使上海莱士白蛋白代理业务更具稳定性,且合作领域有望拓宽,进而上海莱士的发展会提速。
基立福首席企业官Raimon Grifols表示:“中国是我们增长战略的核心。我们非常高兴与全球创新领导者海尔携手,分享我们对创新、质量和安全的承诺。达成此次合作,我们将有能力以更完善的服务来支持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为患者提供创新的药物和诊断解决方案。”
上海莱士董事长、总经理徐俊表示:“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与我们上海莱士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高度一致,借助海尔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全球资源优势,我们将不断提高产品工艺和技术创新能力,希冀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竞争力与创新性领先的公司。”
也是一次海尔的“自我造血”
对于耗资逾百亿元的海尔集团来说,此次收购,也将开启发展的新篇章。
业内人士指出,血液制品行业整合提速并购催生龙头企业,对于从事血制品行业的公司来说,其发展途径不外有三:一是整合并购提升集中度获得规模效应;二是新增浆站带来的量的增长;三是靠产品链的延伸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
对上海莱士的收购,更多意味着海尔集团将通过并购整合来实现自我造血。一方面,收购标的领跑国内血液制品赛道。上海莱士产品种类齐全,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产品等。其业内规模领先。例如,在采浆量与吨浆方面,2022年上海莱士全年采浆量突破1400吨,在行业中位居前列。
并且,上海莱士业绩出众。在A股血液制品上市公司中,上海莱士的营收、净利润规模均靠前。2023年三季报显示,上海莱士业绩亮眼,营业收入达到59.35亿元,同比增长19.87%;归母净利润为17.88亿元,同比增长11.46%。而相较下,A股血液制品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同期营收分别为40.22亿元、39.13亿元、21.90亿元;对应归母净利为10.67亿元、8.87亿元、4.64亿元,均不如上海莱士业绩可观。
另一方面,在医疗大健康领域,海尔集团已拥有盈康生命、海尔生物2家上市公司。盈康生命主要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业务;海尔生物则聚焦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等产品和服务,涵盖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等多个场景。其中,海尔生物已涉足血液产业链,在血浆血液成分采集、存储、制备、冷链运输及临床应用等领域提供智慧用血解决方案。
成为上海莱士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将手握3家医疗健康上市公司,资本版图进一步扩张的同时,业务版图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海尔方面表示,交易完成后,将支持上海莱士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运用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来优化供应链管理,推进从“血管”到“血管”的流程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实现全流程可视和价值链提升。海尔也将利用自身在智能制造、精益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赋能上海莱士,以更好、更安全的产品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血液制品的迫切需求。
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2021年,我国血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于2021年达到4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53%。预计到2027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80亿元。
存一定的商誉减值风险
近年来,海尔将科技创新与大健康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了盈康一生大健康生态品牌。 本次入主上海莱士,意味着海尔集团将更加深入大健康领域,并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提高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竞争力。
不过,面向广阔的市场空间,看到商机的不止是海尔,由于血液制品是高行政壁垒和高技术含量的资源性行业,在市场蛋糕的诱惑下,众多实力企业掀起了并购浪潮,以快速切入该赛道——近年来华润集团入主博雅生物、国药集团将卫光生物收入囊中、天坛生物收购西安回天……
就在不久前,上海莱士还以5倍溢价买亏损药企、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广西冠峰的核心资产包括一家位于广西南宁的具有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3个产品品种,年产能为200吨血浆的 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以及两个已经建成的单采血浆站。上海莱士表示,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质量是血液制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言外之意,收购更多的血站关乎企业发展全局。
血站也正是上海莱士的核心资产。这也是海尔集团看好上海莱士的原因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海尔集团对上海莱士的收购也存一定的商誉减值风险。截至2023年9月底,上海莱士账面商誉高达47.03亿元;此外,上海莱士于2020年3月收购基立福下属公司 GDS 45%的股权时也隐含商誉。上海莱士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对 GDS 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中包含了对于 GDS 的隐含商誉,折合人民币94.84亿元。也就是说,上海莱士两项商誉合计高达141.87亿元。
业内认为,随着行业整合加快,未来我国血液市场将形成头部企业分羹市场蛋糕的高度集中格局。作为特殊监管行业,包括龙头企业在内,日子也并不好过。作为全球血制品巨头,基立福的近几年业绩就表现不佳。从2020年到2022年,基立福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这也导致了基立福和上海莱士的“分手”。
回到此次收购本身。虽然海尔集团在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可以确信的一点,随着入主“血王”,海尔集团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