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共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医患关系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3-11-11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庭庭长 陈晓静
医生,就是白衣天使。他们肩负着救死扶伤、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时刻保持对病人的关心和尊重,这是我们对医生美好向往。但在某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诸如收取或索要红包等行为,让老百姓看病就医的体验感、获得感越来越差。
近年来,对于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的采购和医生诊疗行为长期存在的腐败行为,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就在相关部门也出台各种措施,明令禁止医生以任何方式收受患者红包的时候,日前有媒体报道,广东湛江某医院出台规则允许医生先将红包收下,手术后再上缴医院退给患者,并对该行为予以奖励。据说,该医院此举目的是既照顾病患情绪,又让医护人员不违规,缓和医患关系。实际上,这是对于政策的错误解读。不收到红包,是医生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不收红包也是对每个医护人员的刚性要求,是每一名白天使必须做到的底线行为。无论以何种方式允许医生收受红包,都是对于收受红包这种潜规则行为的妥协。医生应该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态度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而不是依靠红包等物质来获得病人的青睐。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责,收取红包不仅有违职业道德,也是应该制止的不正之风。这家医院允许医生先收取红包的做法,从表面看是让某一个患者感到亲切、安心,加剧了与更多没有送红包患者的矛盾,败坏了社会风气。
长期以来,不少患者及家属,特别是在重大手术等诊疗中,往往会向主刀、主治医生“塞红包”。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了医疗领域人见人骂、但又不少人遵从的“潜规则”。在医患关系中,由于专业技能的壁垒、信息获取的被动,患者是相对弱势的一方,患者觉得只有通过红包才能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患者给医生送红包,有着复杂不一的心态,有些是出于朴素的情感,有些是出于避险的无奈,用送红包的方式“求得心安”;作为医生也常常处于“红包压力”之下,很多医生为了退红包,花费了不少精力,有的甚至会因为退红包导致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影响医患关系。
医德永远比医术更重要。真正改善医患关系,应多管齐下。首先,保障医生的合法权益,提升医生的职业尊荣感,建立透明可以激励的薪酬制度。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就是高,成长周期长,不能说学医的人就理所应当的坚守清贫,严厉打击医疗腐败的同时,也要配合建立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让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能够有一份相对稳定和体面的收入。其次,根治医疗红包腐败行为,应加强行政管理,对于医疗不正之风加大处罚力度。相关的部门应制定具体规则,对于医务人员收受或索要红包的行为明文禁止,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报告也不上交的,一经查实,予以惩处。作为患者也应该奉公守法,自觉抵制送红包之类的不正之风,共同营造健康、公平的医疗环境。再次,刑法不能缺席。虽然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是一种技术服务,不涉及到任何组织给予的职权背书,也不是职权、职务行为,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如果患者因为手术治疗效果向医生送红包,如果数额不大构不成犯罪;但如果长期收受病人红包,数额达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会触犯刑法,涉嫌犯罪。
医者仁心不仅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这不仅需要医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保证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原则;也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以信任和尊重推动医患关系的改善,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