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潮中的专精特新丨森科特:赛道先行者,为深远海养殖筑起智能“金钟罩”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3-07-19

风口财经记者 董婉婉 管亚楠

  在烟台的海洋牧场,半米高、搭载高压水清洗组件、自带螺旋桨,集成声学定位通讯设备、水下智能图像识别功能、惯性导航的“网衣机器人”正在快速工作,这种“网衣机器人”实现了无人化、无缆化,可以完成水下60米网箱清洗作业,使得在深海养殖中大规模使用“中国造”网箱清洗机器人应用成为可能。

  搭载“网衣机器人”从而实现在深海网箱中清洗的“清道夫”正是来自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科特”)。以前网衣清洗机器人几乎都是外资品牌垄断,随着国内制造业的兴起,森科特经过长达8年的技术积淀,构筑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一举打破了国际品牌在水下机器人方面的垄断,实现国产替代,为深远海养殖业贡献重要力量。

  作为国内深远海智能作业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周奎召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森科特的营业水平保持高速增长,依托两大类11项产品和四大类10项解决方案,2022年森科特的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2023年非常有信心达到8000万。

从无到有填补行业空白,国内首创网衣清洗机器人

  深远海养殖是海水养殖发展的大趋势,养殖设施的大型化和钢质化是提升深远海养殖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必然手段。当前,我国深远海养殖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养殖设施呈现出大型化的特点,其主体材料由钢质替代早期的木质或HDPE等,而与设施大型化、钢质化相匹配的网箱的水下网衣面积则更大、质量则更重。

风口财经记者 宋泓睿 摄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将水下网衣附着物及时清除,而不是以频繁更换网衣的传统方式去避免和减少生物附着将是大型养殖设施中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大多数渔民会选择找潜水员人工清洗或者直接换掉渔网。成规模的则会选择从国外购入水下机器人,但是一般一台设备就要三四百万,这还不包括后续的服务以及维修保养。不仅价格高昂,日常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网衣清洗机器人的技术以前一直由国外垄断。”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周奎召介绍说,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经过从无到有,从0到1,经过近三年的反复试验后,于去年研究成功,可对深海养殖网箱、网衣的状态进行监控和维护。“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深海养殖平台的养护难、排障难、作业风险高等痛点,降低了大型深海养殖平台管护的难度。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网衣清洗机器人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

  “技术的核心在于清洗的技术还有算法。”周奎安介绍说,在深远海里作业要考虑到的因素比较多,不仅要考虑可靠性,同时还不能对网箱产生损害。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森科特成立了20多人的科研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团队合作,自主研发了空化水射流清洗的关键技术。

水下生物监控系统。 风口财经记者 宋泓睿 摄

  “深海下的网箱不平整,清洗的过程中遇到凹陷或者障碍需要及时调整,”周奎安说,他们经过多年的实地测试,逐渐掌握技术优势。可以做到平稳细腻的姿态控制;机器人具备智能自主运行能力。机器人本体搭载摄像机与视觉系统,可以辨识网衣清洗前状态,以及清洗完后的网衣是否达到要求;机器人搭载的声学定位通讯设备可以与搭载在机器人充电装置的声学定位通讯基站进行通讯,实现机器人在网箱中的位置定位及与水面计算处理服务器进行指令数据交互。

  此外,网衣清洗机器人可以跨越有立柱隔绝的挂片网衣、可以180°翻身底朝上从网衣外侧贴附沉在海底的网衣进行清洗,可以从水平状态一键自动 90°竖起,贴附于侧网清洗。这些功能是国外同类产品中所不具备的,可通过对网衣频繁的清洗,防止附着生物持续的生长,降低生物附着对网衣和网箱内生物的影响。

  以小型网箱为例,森科特的水下机器人1个小时可以清洗1000立方米。现在的海洋牧场,一个养殖网箱大概6万立方米左右。如果是人工下海清洗,最少也得四五天。如果使用智能机器人,最快只需要1天的时间就能清洗完。不仅如此,成本也不到人工清洗的一半。

“黑科技”加持,为深远海养殖筑起智能“金钟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曾指出:“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既是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实现这一转型发展的有力举措。

  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国内水产养殖业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让水产养殖市场进入智能化发展时代。预计 2022-2027年,中国水产养殖业产值将以 年均复合增速4%左右的增速上升至2027年超过1.3万亿元。

  深耕“海洋牧场”,海洋人工智能装备是技术保障。作为一家典型的科技型创新创业公司,森科特在深远海人工智能作业装备研发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森科特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潜艇学院等高校紧密合作,资源和人才实现共建。”周奎召告诉记者。

经海001号监控系统。 风口财经记者 宋泓睿 摄

  水下剖面观测系统、水下双目摄像系统、水下生物监控系统、水下照明设备、海上雷达光电系统、万米级信标、深海孔压探测系统......烟台经海渔业在深海养殖中所使用的正是由森科特公司所提供的产品。通过一系列“黑科技”的加持,可以节省人力的同时更大大节省了费用成本。技术人员只要打开手机,就能从屏幕上实时监控鱼群的活动,还可以切换不同视角;而遇到台风时,用手机就能查看整个网箱的状态;水下机器人还支持用地面站操作,只需要在地面站打开控制软件便可控制机器人,机器人具有深度与姿态反馈功能,可以在操作软件上显示当前作业深度与方向。如今即便是管理再大水体的海洋牧场,对养殖企业来说也可做到井井有条。

  “事实上,森科特最初是做海洋立体观测系统的研发和推广,而且,我们研发、生产的海洋、湖面立体剖面观测系统国内领先,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周奎召说。

  2018年,森科特与中集集团因业务结缘,随着企业的发展,中集集团下属公司烟台中集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森科特股东之一,森科特开始深入智慧深远海渔业配套领域。

  几年来,森科特研发团队在深远海网箱智能化作业系统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周奎召介绍,很多国内企业都已经引入森科特的产品设备和系统,比如,给亚洲单体最大的网箱“经海001号”清洗网衣。

  目前,森科特已掌握了78项专利技术、19项软件著作权,成了国内海洋牧场智能装备的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未来,森科特并不只是针对大型的渔业养殖,还将对普通的养殖户开展服务,”周奎召说,单台清洗机器人的价格过高,普通的养殖户难以接受,所以后期等各方面条件成熟,公司会成立专门的团队,给养殖户提供水下机器人清洗服务。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