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数读 | 31省份公开最新地方债务数据,这个经济大省负债最多!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3-02-17

风口财经记者 赵冲

  随着近期31省份相继披露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也逐渐公开。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其中就包括地方政府加大举债规模,将资金投入民生等重大领域,发挥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助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受此影响,近些年各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有所增长。

粤鲁苏浙存量债务高

  根据财政部预算司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1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4万亿元,专项债务20.7万亿元。加上25.6万亿元中央政府国债,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合计超60万亿元。截至2022年底,31个省份中17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四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2万亿元,分别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的 7.2%、6.7%、5.9%、5.8%。

  上述四省是中国经济大省,经济发达,财政实力强,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位居全国前五。中国对地方政府债务采取限额管理,各省每年新增举债额度由中央财政下达,一般来说财政实力强、举债空间大、债务风险低、债务管理绩效好的省份会获得更多的举债额度,而上述四省也因此获得更多的举债额度,相应债务余额高于其他地方。

  截至2022年底,四川、河北、湖南、河南、湖北、安徽、贵州、云南、福建、辽宁、江西、北京、重庆十三地债务余额在1万亿元至2万亿元之间。其余省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低于1万亿元,其中西藏以560.7亿元债务规模居末位。

七省份限额空间超千亿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务院对地方债实行限额管理,为举债设立“天花板”。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从2022年底各地债务余额和限额数据来看,31省份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之内。一些省份表示,当地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各省债务限额减去债务余额,为结存限额,这一额度越高意味着地方可举债空间越大。

  截至2022年末,31省份地方债限额与余额之差合计超2.2万亿元(云南省尚未披露2022年末地方债限额)。全国有七个省市的限额空间超1000亿元,其中,上海、江苏等地结存限额用以举债的空间较大,黑龙江、重庆债务余额与限额最为接近,举债空间不足。去年11月开始中央提前下达2023年与项债限额,实际可用于今年的地方债额度将会更高。

地方债务率上升

  从债务指标来看,疫情冲击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导致地方债务率上升。

  以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GDP)衡量,截至2022年末,青海和贵州负债率超过60%,分别达到84.3%和61.8%,而江苏、上海和广东经济实力强劲、负债率低于20%,分别为16.8%、19.1%和19.4%。由于河北、黑龙江、甘肃、江西4省尚未对外披露2022年末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数据,无法计算地方综合财力和债务率。以债务率(政府债务余额/地方综合财力)衡量,本文计算的27个省份中,有23个省份的债务率高于100%警戒线,其中,天津高达295.7%,吉林、云南、辽宁、贵州、福建、重庆、青海债务率超过150%,显示地方债务形势与财力不匹配。负债率最低的是江苏(73.3%)、上海(65.7%)、西藏(21.3%)。部分地区地方财力受疫情冲击严重,导致债务率大幅上升,天津、吉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滑超10%,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滑超60%。

交通基建领域专项债投向多

  从资金投向来看,专项债集中用于市政园区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领域。2020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债务投向重大项目建设,主要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建设等,疫情需求还增加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22年度专项第一大用途集中在市政和产业园区,规模大幅增长至1.2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7%。其他用途规模增长较多的主要有医疗、农林水利、铁路,较上年分别增长30%、32%、133%。分省份来看,22个省份第一大投向都用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建设。此外,交通基建领域专项债投向较多,内蒙古、甘肃、青海的第一大投向收费公路,上海第一大投向轨道交通,另有14个省份用于医疗卫生专项债位居第二或第三大投向。

编辑: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