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观察 | 通过副省级城市首个景气指数,看青岛专精特新企业的专注力、引领力、支撑力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2-12-13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高成长性企业的培育代表着城市经济的未来竞争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主动扛起产业链和供应链自立自强的大旗,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中坚力量。

  12月13日,《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报告》(下称《报告》)发布,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副省级层面发布,以景气值衡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指数。《报告》出炉的同时,“我与企业共成长”活动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风口财经通过拆解这份指数报告,从市场活跃度、企业专业化、企业特色化等几个关键指标,观察分析青岛专精特新企业的专注力、引领力、支撑力,并结合十大案例,找寻青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先进位、不断跃升的答案。

专注力——

深耕细分赛道十余年,领跑产业转型

  何为“专精特新”?专是专业化,即深耕主业,以恒心办恒业;“精”是精细化,即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特”是特色化,即别树一帜,练就独门绝技;“新”是新颖化,即补短锻长,成为创新发源地。

  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专”在哪里?报告显示,市场活跃度、企业专业化、企业精细化、企业特色化、发展要素五个指数均高于50%。其中,企业专业化指数最高,达到59.0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事细分领域平均年限为12年。

5466ac56-183449.png

  一组数据显示,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领跑青岛产业转型。分行业来看,在青岛专精特新企业中,战略新兴产业占比高达81.16%,聚集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四新经济”领域。毫无疑问,这些“小而强”的领头羊企业群体,正是青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中坚力量。

  科技实现从0到1的变革、突破后,还要经历从1到10的跨越,越往后,技术成熟度、可应用性越强,对研发投入、测试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单凭企业难以完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投入少、产出多、周期短、效益高的小技改项目,正在青岛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创新中释放“四两拨千斤”的大能量。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新上设备投资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按设备投资额的20%予以奖补,同时鼓励制造业小微企业与产业链重点骨干企业协作配套,推动产业链融链固链上下游合作。

引领力——

城阳、胶州、西海岸三区市领跑

  在青岛各区市中,谁能成功跻身“第一梯队”,挺起青岛专精特新培育发展的“脊梁”?

  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研究显示,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呈高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超过0.8,中小企业发展活跃的地区恰恰是经济发达和择业热点地区。而在青岛发布的这份报告里,也能够窥探出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高度正相关的趋势。

  从各区市表现情况看,城阳区、胶州市、西海岸新区三地发展强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大幅领先其他区市,占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的60%以上。其中,城阳区占比最高,达到21.62%;胶州市和西海岸新区占比分别为21.06%和20.94%,有力推动青岛“十四五”规划环湾都市三大主城片区发展。

c5e0fae8-183545.png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被定义为“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已经被赋予了“时代使命”,而“小巨人”则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在这一队伍中,城阳区也集聚了众多优等生。

  在前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城阳区(含高新区)和西海岸新区以21家的数量并列第一,在新认定的第四批“小巨人”企业中,城阳区有大牧人机械、佳恩半导体、海德马克等10家企业入围,占比18.5%,与胶州市并列全市第一。从产业分布来看,城阳区的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轨道交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链上下游比较细分的领域,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支撑力——

协同创新、资金精准滴灌,“有形的手”有力托举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罗默首创的“创业城市”理论认为,“创业城市”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知识与观念的积聚,而要吸引这些城市发展要素积聚,秘诀在于制度创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青岛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有力托举。在同时发布的“我与企业共成长”活动十大典型案例中,就能够透视青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诸多创新。

  如,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举办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对接大会。目前,大企业主动开放场景,产业链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多形式、多领域合作需求对接,事后跟踪反馈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已经形成。

  在资金精准滴灌方面,搭建青岛“信易贷”平台,已助力3700余家企业获得融资超380亿元,累计助力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超900亿元;在培新育企方面,5部门联合主办,多赛道互动耦合,举办2022第八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专精特新”“四新经济”属性项目占比超60%。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已经成为北方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青岛,正在把目光从北方转移至全国,同最好的比、同最强的拼,在更宽广的赛道上争先进位。

  在今年7月的青岛民营经济半年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敢于把民营经济工作放在全国甚至全球的视野中和发展大局大势中去审视、去衡量,和强者过招、和能者竞争。《报告》也对标了6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显示,当下青岛专精特新“小巨人”梯队呈现“产业创新百花齐放”的局面,“小巨人”企业涉足领域丰富多元。

  今年以来,在一份份全国榜单里,青岛身影频现,且位次大幅提升——在2021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综合排名居北方城市第3位、全国第11位,较上年提升6个位次;在2021年《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中,青岛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位列全省第1、全国第7。

  创新是趋势,新兴产业是未来。在“专精特新”这条道路上,青岛始终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态。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小而美”“精而强”,正在托举青岛向高能级城市跃迁的未来。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