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评论 | 两会前夕,郭树清再提“房住不炒”,有何深意?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1-03-02

风口财经评论员 李存国

  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比较强,是金融体系最大灰犀牛,“很多人买房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投机,这是很危险的”。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郭主席这一番表述,有何深意?

  就在前几天,自然资源部下发文件,要求将包含北上广深以及青岛、济南等在内的全国22城,实施两集中、三批次供地。也就是说,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交易今后要集中公示、集中招拍挂出让,一年最多卖三次。消息一出,市场引发强烈反应,2月25日,万科A、保利地产等头部房产股集体大涨,坊间有关“土地集中供应之后,地价房价会涨还是跌呢”的舆论纷杂。一方认为,土地市场可以说是房地产行业的基石,各地建筑成本差异并不大,政府放地对房地产行业构成实质利好;另一方认为,房企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土地集中供应后,拿地必定有所侧重,不可能一次性拿下多个地块,这就控制了土地溢价率,新房房价涨不上去。但无论如何,在结果没有出现之前,谁也难以说服对方。而且,从政府供地到开发商拿地,开工,再到预售或竣工,销售,存在两年左右的周期。市场走向依然是个未知数。

  商品房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属性。前者与居民收入、人口数据、城镇化水平有关,后者则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土地供给等。房价的理性化上涨,应与前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一旦超越了居民收入、人口数据等基本面的支撑而上涨,便是基于货币政策等投机性需求的非正常上涨。房价的高速上涨,首先会增加社会的投机气氛,进而抑制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过多的信贷资金也会被挤出实体经济,出现产业空心化,可谓副作用明显。数据显示,优先试点供地新政的22城,其商品房销售面积,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市场行情直接影响全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走向。在22城相继就“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发布细则的前夕,郭主席此番表述,也再次明确了全国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维持不变:各地“一城一策”推出房地产综合调控举措,目的是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逐步把房地产的问题解决好。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今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此次大会上,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将纳入讨论。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根据恒大研究院测算,房地产链上带动的相关投资,占到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左右,房地产可以带动家电、家具、装修、银行、建筑、建材、玻璃等一系列后周期行业,所以,它一直都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在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郭主席也提出,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持有那么多房产,将来这个市场要是下来的话,个人财产就会有很大的损失,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经济生活就发生很大的混乱。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如今,已经迈入提出“房住不炒”定位的第5个年头,久久为功,既积极又稳妥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