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评论 | 河北证监局“怒罚”常山药业60万元,敲打了谁?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0-12-31
风口财经评论员 李存国
12月29日,证监会网站发布河北证监局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常山药业2018年披露的“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公告内容,构成了误导性陈述。据此,河北证监局决定给予常山药业警告处分,并处罚款60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8年5月16日,常山药业发布了《关于全资子公司获得药品GMP证书的公告》,其中引用数据显示,“国内ED患者人数约1.4亿人……未来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广阔”。河北证监局经过复核,认为上述数据是通过互联网公开渠道检索、引用第三方机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制作的,数据的准确性待定,这不符合信息披露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的要求。而且,仅凭简单的假设和推测即得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级别”,足以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消息一经披露,网友一片躁动:“14亿中国人,男人约占7亿,除掉老的和幼的,约有4亿。1.4亿,占35%”,“60万做了个广告”,“我在2018年就是被常山的这则公告诱导下买的常山药业股”……调侃归调侃,但面对这则“迟来”的处罚决定,还是忍不住想说几句。
一是关于罚款数额及时间。处罚决定书显示,常山药业60万元的处罚,依据是2005年《证券法》第193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此来看,这次还算顶格处罚。但有两点要问:其一,当初设定的处罚标准的依据是什么?常山药业财务摘要显示,其2018年营收16.5万亿,60万元仅占全年营收的0.036%,可以说是板子轻轻落下了。其二,为什么要在公告发布近两年之后,才作出处罚?若有消费者恰恰在2018年5月17日开盘价8.3元买入,这两年间常山药业虽然一直在3.86-9.12区间震荡,但大部时间都在8.3元以下,监管部门为何不提前保护一下投资者利益呢?
二是关于当前的信披乱象。提前泄密、业绩变脸、隐瞒重大事项、无端“攀亲”……不客气地说,A股信披乱象向来层出不穷,虽屡经整治,却屡见不鲜。12月25日晚,游族网络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林奇因病救治无效去世。警方通报显示,他们在12月17日17时许接到了报警,次日网络上便有林奇先生住院治疗的消息发酵,但游族网络却在深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近期有关林奇身体状况的谣言不属实。直至12月23日下午,林奇先生疑遭投毒入院的消息喧嚣尘上,当晚游族网络公开表示,“林奇先生日前因身体不适入院,经治疗目前身体状况稳定并在持续好转”,还说“(林奇)正在住院恢复治疗,各项体征稳定”。关于林奇先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消息,明显属于“可能或者已经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内容,这种掩盖林奇先生真实病情的做法,显然违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条款,关于游族网络信披违规嫌疑应有下文!
近者还有奇德新材的奇葩信披。在其申报材料中,媒体梳理出了27处漏洞,如将“其他塑料采购均价为17458.01元/吨”,误写成“其他塑料采购均价为17458.01万元/吨”等,这还不算啥,奇德新材不仅“离奇”地写错了专利信息,居然还在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说明事项中,多写了一个股东的名字“陈卫明”。低级笔误+前后数据不一+关联方现金交易披露不完整+凭空捏造股东姓名……一时间,这也让奇德新材的保荐机构东莞证券饱受质疑。
三是关于无辜的“小散”。你我皆韭菜,早晚要挨刀。在信息渠道不对称,甚至监管屡屡迟到的当下,散户与散户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人挨过的刀多点,有人挨过的刀少点,甚至不挨刀。那倘若不幸落入信披陷阱,应该怪谁呢?毫无疑问,我觉得应该是自己。此番常山药业挨罚,我们应该首先扪心自问:在掏光腰包,拿辛苦赚来的钱买入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真正做到逆向思维、理性思考了吗?据说,有经验的个人投资者,通常会用“一票否决法”:不仅对于那些经常搞违规信披的公司避而远之,甚至会把犯过一两次错误,诸如大幅向下修正业绩预告、主业频繁变更的公司实施“一票否决”。相信,只有更多的人更加坚定地用脚投票,方能让市场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步入正轨。
新的一年即将开启,你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