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评论丨消费维权信息1000多万条,李佳琦、李雪琴相继被点名 直播电商该“降降温”了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0-11-24

半岛全媒体·风口财经见习记者 石冰冰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报告称,系统在27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双11”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1000多万条,日均信息量约53万条。关于直播带货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满意度低、体验较差两个方面。李佳琦、李雪琴和汪涵的直播带货因“买完不让换”、直播数据造假、恶意刷单纷纷被点名。

  与此同时,11月19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博发布快手主播辛巴团队所售燕窝的检测报告,指控辛巴直播所售即食燕窝产品“就是糖水”,野蛮生长的电商直播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直播带货的火热,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了“人、货、场”的重构,搭建起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绿色通道”,然而数据造假、产品质量、“霸王协议”等问题也展现了这一新业态急速发展后所暴露的短板。万亿市场蓝海下,一批又一批“浪里淘金”者争相入局,前有天佑、牌牌琦等主播相继被封禁,后有头部主播辛巴多次“翻车”,直播带货不是“造富记”,实现电商直播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多方合力建立健全把关机制。

  商家有态度,品牌才能有温度。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售后维权难等现象频频出现,在辛巴燕窝事件中,糖水当作燕窝卖,商家诚信经营问题被推到风格口浪尖,无独有偶,李佳琦直播间“买完不让换”被中消协点名。推动直播带货可持续发展,商家要一马当先,从源头把好商品质量关,从售前到售后,从原材料到制造流程,想让消费者种草,也要在消费者心中播下一颗种子,有了这颗种子,才有直播收割的希望。

  直播带货既要逐利也要获得“好流量”,对于主播及其团队来说,要提升职业素养、推动主播职业化,更要为消费者严选商品,做好选品的“把关人”。《数字文化产业就业研究报告(2020)》显示,直播领域创造的就业数量在宽口径下约为1020万人,在窄口径下约为450万人,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主播以自己的名义对商品进行推荐,对消费活动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既要有“光环”,也要有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要对商品足够了解,通过专业讲解为商家“带好货”,替消费者“识好货”,切勿因外行而成为造假亲历者。消费者选择主播,也是选择一份信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头部主播更要“以德配位”,做好消费者与商家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直播的意义是引发消费者的反映,具有“临门一脚”的作用,这一脚如何踢好,需要商家、主播、平台、政策制度共同发力。提供直播带货服务的平台要在资格审查、准入机制、技术保障、市场秩序等方面做好把关,对于人气造假、数据注水、虚假交易等行为顶格处罚,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直播营销。

  从消协点名批评,到律师为消费者维权支招,再到23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一场又一场“及时雨”正在为疯狂生长的电商直播降温。建立健全直播活动的“把关人”机制,各方合力树立行业规范,电商直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都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