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评论|“蚂蚁上市暂缓”事件系列评论⑧:诱导年轻人超前消费的网络小贷可以休矣
大众报业·风口评论 2020-11-16

风口财经评论员 刘宝年

  近日,投资者中签蚂蚁集团新股后缴纳的钱款已陆续连带利息退回,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的热度暂时告一段落。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真正了解这个被称为“史上最大”的IPO有些困难,但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借呗两大业务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们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生活必需品”。蚂蚁集团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来自花呗和借呗的收入达285.86亿元,占总营收的39.41%,已超过支付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此类业务的普及程度及用户广度可见一斑。

  花呗和借呗的方便快捷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和方式,从交易模式来看,它们同属个人消费信用贷款范畴,当下,年轻人利用网贷支付日常开销已并不鲜见,“超前消费”理念渐渐变得寻常,也就导致很多人为了满足一时需要而使用这种方式“痛下血本”,最终背上或长期或短期的债务。这样的消费行为循环往复达到一定时间后,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负担,甚至会演变为棘手的社会问题。

  本月,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此前监管政策进行了全面完善和调整,从其规范内容及今后带来的影响来看,对不规范的小贷公司无疑是一记重拳,也一定程度上“拯救”那些痴迷超前消费的年轻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网络小贷的消费金额看似很小,但随着多次、多平台使用会让雪球越滚越大,此外,分期还款期数越多,需还总利息也就更高,甚至比肩高利贷。所以,超前消费带来的负债消费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个人资金体系崩塌,降低个人消费信用,进而给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年轻人消费并不是什么坏事,需要把握的是一个度。除年轻人自身约束、控制以外,政府机构、金融企业也要主动担起社会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使用合理的消费方式,让支出与生活达到平衡。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释放出监管积极信号,有利于当前网络小贷市场有序健康发展,那些具有诱导性、不规范的“劣币”终将被淘汰。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谢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