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评论|“蚂蚁上市暂缓”事件系列评论②:回归金融创新本质,“蚂蚁”才能走得更远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2020-11-10
风口财经评论员 石冰冰
八年光阴可以改变什么?BBC曾推出过一部纪录片——《沙漠蚂蚁帝国》,影片的主角是生活在沙漠中的蚁后和她所繁衍的工蚁群,它们体型虽小却能量无穷,小小的脑袋里装着无穷的智慧,它们用了八年时间,在沙漠中的绿洲下,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帝国。
在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蚂蚁帝国”,它就是蚂蚁集团。成立于2004年,起始于支付宝的蚂蚁金服,如今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科技金融企业。由支付领域进入到金融行业,再到互联网金融变革中的“蚁后”,马云构建他的“蚂蚁帝国”用了16年。
最近,蚂蚁集团暂缓上市消息引爆舆论。从10月23日马云在上海金融峰会发表了一番尖锐的演讲,到IPO前夜四部门联合对蚂蚁集团实控人、董事长、总裁进行监管约谈,再到11月3日上交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10天之内,重磅事件环环相扣,接连“爆发”。
科技改变金融,在2012年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的内部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产物,在金融加速改革的当下,当属蚂蚁集团“爬得”最快。
集支付宝、花呗、余额宝、芝麻信用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于一体的蚂蚁金服,主要用户群体为小微企业、消费者、农村用户和金融机构。其业务触角涉及支付、理财、信用、保险和小微企业融资等。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支付宝,是蚂蚁金服的底盘,也是主要支柱。2004年支付宝创立,2009年移动端支付宝APP上线,2011年首推二维码支付......支付宝的出现开启了移动支付革命,实现了不同场景的支付,触动并启发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革。在过去一年中,支付宝个人用户超10亿,机构用户超8000万家,数字支付交易规模达118万亿元,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超2000家。
除了支付业务以外,以花呗、借呗为主的信贷业务是蚂蚁金服的另一大收入来源,这也是其数字金融科技业务板块的主体。2014年和2015年,花呗、借呗相继被推出,其本质相当于一张网络信用卡,蚂蚁通过利息盈利。
蚂蚁金服的小微贷款平台,为蚂蚁集团创造了285.83亿的营收,占蚂蚁集团总营收的39.41%,信贷相关净利润101.56亿元,占蚂蚁集团总利润的47.8%。如今蚂蚁集团共有2.15万亿的信贷规模,其中主要是消费贷,即消费者超前消费的贷款。
业内专业人士指出,以花呗为例,表面看来花呗的日利率只有千分之四左右,但是实际上的年利率高达15%左右,远高于银行贷款的利率,其本质是助长超前消费,榨取消费者剩余。
11月2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花呗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在蚂蚁花呗的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XXX,用花呗开始了自己的环球旅行;XXX,用花呗换过四个城市。”有钱用花呗,没钱用借呗,消费贷助长的超前消费之风早已遭到多方诟病。
10月24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表示,评价金融体系唯一的标准,就是金融体系是否能够普惠、包容、绿色、可持续,而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其中担当着巨大的责任。估值超过2万亿美元的蚂蚁金服,目前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站在数据的富矿上,以金融科技最大化榨取参与者的剩余,这显然不符合马云所说的普惠、包容、绿色、可持续的标准。
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什么?或许我们可以从黄奇帆在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毕业生典礼上关于金融本质的表述中找到答案,“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但金融的重要地位始终未变,国家对金融的高度重视始终未变。说到金融的本质,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把握好信用、杠杆、风险三者之间的度;为实体经济服务”。
回归金融创新的本质,蚂蚁才能爬得稳,走得远。
扫码下载风口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