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8家银行三季报正增长,唯独它净利润下滑超10%!紫金银行的问题出在哪?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1-03

一份季度报告,揭示出紫金银行的真实生存状况。

10月30日,紫金银行交出了2025年三季度成绩单。表面上看,这家总部位于南京的农商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至2860.34亿元,较年初增长5.96%。然而,在这份规模扩张的背后,该行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下滑5.42%、10.90%,第三季度单季跌幅扩大,营收同比下降18.44%,净利润下降33.73%。

与江苏省内其他8家上市银行相比,只有紫金银行业绩负增长,表现略显逊色。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这家农商行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盈利大幅滑坡,业绩表现同业垫底

翻开紫金银行三季报,几组数据格外刺眼。第三季度单季,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下滑18.44%;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3.73%。

从前三季度来看,紫金银行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73亿元,同比下降5.42%;实现归母净利润12.04亿元,同比下降10.90%。无论是单季度还是前三季度,都显示出该行盈利能力正在减弱。

这一表现与江苏省内其他8家上市银行形成鲜明对比——

除紫金银行外,其他8家银行营收、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江阴银行、常熟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达两位数,分别为13.38%、12.82%;南京银行、常熟银行营收增速达8.79%、8.15%,位居前列。紫金银行成为江苏省唯一一家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下滑,且净利润跌幅达两位数的上市银行。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将视野扩大到全国,紫金银行的业绩表现更显窘迫: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全国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有7家银行净利润增速下滑,紫金银行净利润增速降幅居全国首位。从营收增速来看,全国共有13家银行增速下滑,该行降幅居第六位。

深挖盈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息差持续收窄。数据显示,紫金银行净息差从2024年的1.42%下降至2025年三季度的1.17%,净利差从1.23%降至1.00%,收窄幅度均超过20个基点。与之相应,该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23.80亿元,同比减少17.34%。其中,利息收入从66.68亿元降至58.48亿元,而利息支出仅从37.89亿元降至34.67亿元。

在利息净收入大幅下滑的同时,紫金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仍难挑大梁。

财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41.5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40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支出0.43亿元。尽管增速可观,但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仅为6.01%,难以弥补利息净收入下滑带来的缺口。

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是,该行前三季度投资收益达6.98亿元,激增72.64%,主要得益于债券处置收益增加。这部分收入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总收入缺口,但波动性大、可持续性存疑,并非高质量的中间收入。过度依赖此类收入,反而可能放大业绩的波动风险。

资产质量承压,风险抵御能力减弱

资产质量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是其风险抵御能力的压舱石,更是决定其能否在复杂经济周期中稳健航行的核心要素。紫金银行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资产质量呈现持续下行态势,风险抵御能力同步减弱,核心风控指标全面承压。

截至2025年9月末,紫金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35%,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表明该行资产质量面临实质性压力,恶化趋势明显。

从贷款质量迁徙路径看,先行指标的恶化,预示着未来资产质量仍面临较大压力。关注类贷款余额从26.67亿元增至30.94亿元,占比从1.41%升至1.61%,潜在风险客户群体扩大。更为严峻的是,损失类贷款规模从1.06亿元激增至6.53亿元,增幅高达516%,占比从0.05%跃升至0.34%,反映出该行部分信贷资产已进入实质性损失阶段。

图片来源:紫金银行三季报

在资产质量下行的同时,紫金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同步减弱。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84.81%,较上年末下降16.63个百分点。这一指标的下滑,意味着银行每有1元的不良贷款,所准备的"缓冲垫"变薄了,应对潜在损失的能力有所下降。

横向对比江苏省内同业,紫金银行差距更为明显。同期,江苏省内其他8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常熟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76%,无锡银行为0.78%,南京银行、苏州银行为0.83%,显著优于紫金银行。在风险抵御能力方面,常熟银行拨备覆盖率高达462.95%,无锡银行为427.87%,苏州银行也达到420.59%。紫金银行184.81%的拨备覆盖率虽满足监管要求,但在同业中已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风险应对的安全边际明显不足。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资本充足率方面,紫金银行面临表现可谓“稳中有忧”。截至三季度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2%,较上年末微升0.04个百分点;但资本充足率从13.00%降至12.51%,下降0.49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紫金银行三季报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看似两个独立的指标,实则紧密相连。不良贷款的持续暴露会直接侵蚀资本,而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又将制约银行通过业务扩张以及化解风险的能力。

合规经营存隐忧,内控机制亟待完善

除了业绩压力,紫金银行在合规经营方面也存在隐忧。

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对紫金银行开出罚单,因该行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账户管理、特约商户管理等七项违规行为,被警告并罚款24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0.22元。

图片来源:企业预警通

这已不是该行今年首次受罚,2025年初,紫金银行扬州分行也曾因“以本行贷款资金开立存单,发放质押贷款,虚增存款”的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扬州监管分局罚款50万元。连续的罚单表明其合规问题并非孤例。

图片来源:企业预警通

在金融监管持续强化的背景下,紫金银行的合规管理漏洞可能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这些挑战,该行管理层正在推动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修订《合规管理办法》等多项内部制度,试图夯实合规案防管理基础。

除具体业务违规外,紫金银行管理层变动较为频繁。2019年,紫金银行原副董事长黄维平因个人原因被相关部门要求配合调查,之后不久正式离任;2020年,因张小军到龄卸任,董事长一职由汤宇接任。2021年11月,紫金银行发布公告,汤宇不再担任董事长,改由赵远宽接任,此时,距2022年1月29日公司公告汤宇的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还不足一年。2025年3月,紫金银行聘任邵辉为公司董事长。自2019年上市以来,该行已更换了4位董事长,这种状况可能不利于合规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纵观紫金银行的三季报,其在资产规模与现金流方面的增长固然是亮点,但无法掩盖其核心盈利能力下滑、资产质量承压、合规短板凸显的多重困境。

对于投资者而言,评估紫金银行的未来,不应再只看其规模增速,而应更密切关注其收入结构优化的具体进展、资产质量与合规内控的扎实程度。唯有在这些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该行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银行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雪)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