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AI电商化提速,需先过“信任成本”关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0-29
“豆包,敏感肌适合用什么面膜?”近期,当用户向抖音旗下的AI助手豆包提出这个问题时,回复中不仅有了护肤建议,还出现了可直接跳转抖音商城的商品链接。这并非个例。腾讯元宝、文小言、Kimi等主流AI工具,也都悄然在答案中嵌入了购物链接。从纯粹回答问题到推荐商品,AI工具正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交易入口,标志着大模型行业进入了商业化的新阶段。
但“带货”只是表象,背后是整个大模型行业在高成本和激烈竞争下的集体焦虑。数据显示,OpenAI今年上半年营收43亿美元,亏损却高达135亿美元。训练成本从几百万美元飙升至3亿美元以上,用户每次复杂交互成本可达上百美元。在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开拓新收入来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这一挑战,国内外大模型公司纷纷试水电商领域,探索商业化新路径。但这条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关键的一道坎就是如何赢得用户的信任。
当AI从客观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带有商业目的的推荐者,其公正性难免受到质疑。虽然各家厂商都声称推荐结果完全基于算法分析,但用户仍会担忧商家可能通过付费等方式影响推荐排名。有调查结果显示,约六成消费者如果知道内容是AI生成,就不太可能信任这些内容。这种信任危机,正是AI电商化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
除了信任问题,技术层面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大多数AI工具还停留在关键词匹配的初级阶段,与传统电商平台成熟的推荐系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业内人士指出,嵌入商品链接仅仅是AI电商化的第一步,要实现从推荐到支付的全流程闭环,还需要突破更多技术瓶颈。更深层的障碍在于数据壁垒,各大电商平台出于对流量的保护,并不愿意将核心商品数据开放给外部AI。
面对挑战,建立可信赖的推荐机制成为AI电商化走向成功的关键。这需要企业在三个层面持续努力:首先要确保推荐算法的透明公正,让用户理解推荐逻辑;其次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杜绝数据滥用;最后要建立可靠的售后保障体系。这些投入虽然会在短期内增加运营成本,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却是取得用户信任的必要投资。毕竟,在AI时代,失去用户信任的速度,可能比获取流量更快。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赵冲)
![]()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