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双雄”竞速港股第一股,小马、文远谁更胜一筹?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0-24

近日,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玩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均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分别发行不超1.024亿普通股、1.021亿普通股。

这意味着,两家同在2024年登陆纳斯达克的“明星独角兽”,有望在不久后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Robotaxi港股第一股”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IPO竞速,更是两家公司在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市场布局上的全面较量,到底谁更胜一筹,还有待观察。

不过,放眼这个行业,对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而言,通过聆讯只是拿到了下一阶段比赛的入场券。它们面临的是一场 “多维战争”:既要与百度、滴滴比拼运营和生态,又要与华为、大疆比拼成本与技术整合,还要与Momenta等比拼商业模式的稳健性……更重要的是,两家企业还要同时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选择的 “跨越式”L4路径具有长期价值和商业潜力,而这显然也充满挑战。

起点相似,各有优势

近日,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双双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且两家企业拟发行规模均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上市目的地都是香港联合交易所。

这两家企业的同步高度相似。它们都是在2024年登陆美股,小马智行11月上市,文远知行10月上市。若此次港股上市顺利,将共同搭建起“美股+港股”的双重主要上市架构。双重上市不仅能对冲风险,还能增强流动性。业内人士称,回归港股可拓宽融资渠道,吸引亚太尤其是大中华区投资者,提升股票稳定性与流动性,还有利于公司价值重估与品牌影响力提升。

过去几年,由于数据安全、技术成熟度等因素,自动驾驶企业的上市之路充满不确定性。如今备案成功,不仅为企业打通了融资渠道,更释放出政策层面支持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

“这两家企业同时获得备案,既是巧合也是必然。”一位长期关注自动驾驶行业的投行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说明监管部门对行业整体发展持认可态度;另一方面,两家技术路径相似、业务重叠度高的企业正面竞争,谁先上市谁就能在品牌效应、融资能力上占据先机。”

Robotaxi赛道蕴含着巨大潜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全球乘客出行市场规模高达约4.4万亿美元。该机构还进一步预测,全球Robotaxi市场预计在2030年前后进入成熟商业化阶段,市场规模将达到666亿美元,并且到2035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规模高达3526亿美元。

如此广阔的市场蓝海,吸引着众多企业竞相角逐,其中既有与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一样,专注于纯L4级自动驾驶公司,直接将目标锁定在无人化运营上,如Waymo;也有特斯拉、小鹏理想等整车厂或智驾方案商,它们遵循从L2逐步发展到L3,再迈向L4的渐进式路径。

知名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认为,当前正值国内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试点加速期,多地开放全无人测试与收费运营资质,政策确定性提升为上市提供合规背书,港股对本土政策敏感度高,利于锚定增长预期。两家企业核心收入依赖国内Robotaxi项目,港股投资者更易理解其商业模式,降低跨市场认知偏差。

不过,二者在技术演进和商业化路径上各有特点。小马智行业务聚焦于Robotaxi、Robotruck及技术授权与应用三大板块。截至2025年8月中旬,Robotaxi在中国北上广深部署超500台车,还拓展至全球7国测试运营,目标年底车队规模破千;截至2025年4月,Robotruck已部署190多辆卡车,商业化探索坚定,其技术授权业务也开始创收。

文远知行商业化拓展更激进。其以“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闻名,通过五大产品场景渗透,加速商业化。文远知行全球运营与合规能力强,在11国30城开展业务,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近期,它与优步在阿联酋合作,获Grab数千万美元股权投资意向,通过强强联合切入全球本地化运营网络。

营收均大增,但仍亏损严重

两家公司选择此时冲刺上市,背后有着共同的难言之隐: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同步扩大。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达1.54亿元(约2145万美元),同比增长75.9%,而其整个上半年营收3543万美元,同比增长43.3%。但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净亏损3.8亿元,同比扩大72.49%。2022年—2024年亏损分别为1.48亿美元、1.25亿美元、2.75亿美元。

再看文远知行,2025年文远知行第二季度营收为1.27亿元(约1780万美元),同比增长60.8%,增速同样可观。其中,最亮眼的是Robotaxi收入,第二季度达4590万元,同比暴增836.7%,创公司成立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至36.1%。

虽然2025年上半年,文远知行净亏损收窄至7.91亿元(去年同期为8.82亿元),但根据其招股书及财报,2021年至2024年四年间,累计亏损超过68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上半年,文远知行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共计40.9亿元。

去年10月,文远知行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股价最高飙升27.74%至19.8美元/股,并两度触发熔断,最终收盘于16.55美元/股,市值约44.91亿美元,风光无两。然而,其美股股价截至2025年10月16日,已跌至11.07美元/股,市值缩水至30.49亿美元,相较于上市首日,跌幅约32%。

钱都花哪了?拿文远知行来说,2021-2024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4.43亿元、7.59亿元、10.58亿元、10.91亿元,累计投入33.51亿元,约占累计亏损的54.07%。尤为惊人的是,2024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高达302%,即文远知行每天烧钱近300万元用于研发。

由此可见,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面临扭亏为盈压力。但自动驾驶行业还处在爆发的前夜。弗若斯特沙利文在《2024年中国Robotaxi行业深度研究报告》中统计,Robotaxi的单车产品投入在30万元左右,每年维修成本约5万元,运营成本约3万元,安全冗余成本在3万-10万元不等。在没有完全实现商业化落地的情况下,这些成本消耗非巨头可以承受。

两家公司都明白,光技术领先不够,将技术转化为营收利润才是当下核心。小马智行计划在年底前将全球Robotaxi车队扩展至1000辆以上,并预计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实现单车经济模型盈亏平衡;文远知行也正加速在全球30多个城市的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小马智行还是文远知行,即便成功登陆港股,依然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例如,要彻底解决技术长尾问题,确保安全性万无一失;要使法规政策能够持续适配行业发展;要应对规模化降本带来的巨大压力;更要探索出一条从巨额投入走向可持续盈利的有效路径等等。对于两家公司而言,赴港上市募集的资金,将是支撑其在这场漫长“马拉松”中持续奔跑的关键补给。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