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法拍房信息披露尚需扫清“盲区”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0-23
近期,深圳福田一套130平米的法拍房以390.8万元价格重新挂牌,此前该房产于2024年6月以839.76万元成交,却因法院未披露其曾发生故意杀人案的关键信息而被裁定撤销交易。如今该房产以“腰斩价”重新挂牌,虽吸引近8000人围观,却无人出手。这一转折不仅暴露了法拍房市场的定价困境,更折射出司法拍卖中信息披露义务的缺失。
司法拍卖作为法院强制执行的关键程序,其公信力不仅源于国家强制力,更植根于信息的全面、准确与透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拍卖公告应当包括拍卖财产已知瑕疵等信息。但上述拍卖首次公告及拍卖须知中未披露涉案房屋曾于2009年发生故意杀人的非正常死亡事实,致使买受人产生重大误解,购买目的无法实现。
值得深思的是,信息披露的缺失不仅引发了交易纠纷,更扰乱了法拍房市场的定价逻辑。首次拍卖时,这套房产以每平米6.4万元的价格成交,与周边二手房市场价基本持平,证明竞买人是基于“正常房源”的预期作出决策;而当“凶宅”信息曝光后,重拍单价骤降至每平米2.98万元,仍难引竞买者出手。超过400万元的价差,本质上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值误判。
在法拍房市场中,法院若不能充分履行瑕疵披露义务,将直接导致价格机制失灵。一方面,竞买人因担心“踩雷”而过度谨慎,抑制了合理出价意愿;另一方面,市场无法准确识别房产的真实价值,优质资产可能被低估,而存在瑕疵的资产则可能通过隐瞒信息暂时获得不当溢价,埋下纠纷隐患。长此以往,必将损害市场信心,阻碍法拍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要根除这一“盲区”,必须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构建起一道坚实的信息披露“防火墙”。应统一法拍房信息披露标准,将严重影响公众心理和资产价值的特殊信息明确列为必须披露事项。同时,完善救济与问责机制。为买受人提供畅通的异议渠道,对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信息披露不全的责任方追究相应责任。
法拍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以信息透明为基石。唯有让关键信息在阳光下充分披露,竞买人才能作出理性决策,确保每一份落槌价都经得起法律与市场的双重检验。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苏桐)
![]()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