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再燃|投入400万搞技术创新,把辣椒加工做成“专精特新”,他把胶州辣椒卖向全球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0-23

随着鲜辣椒集中上市,青岛金芝食品有限公司的订单已排到一个月后。在企业位于青岛胶州的生产车间里,鲜红的辣椒堆成一座座小山,工人们在流水线旁熟练操作,分拣、包装等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一箱箱贴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辣椒制品整齐码放,等待装柜发往海外。“今年销售额预计会突破6000万元,再创新高。”张帅今年38岁,2012年退役后,做过职场打工人,也经历过创业零订单的窘迫,最终他依托胶州的辣椒进出口集散地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带领企业把辣椒等十余种农副产品卖到了20多个国家,企业获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10年,还在青岛农业大学读大四的张帅,听到大学生征兵政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外祖父和舅舅都是军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对军营的向往。“我想去锻炼自己。”他说。

从城市大学生到西部高原上的士兵,挑战来得猝不及防。高原反应、高强度训练、集体生活……但真正让他“崩溃”的,是当老班长把通讯员的“笔”递到他手里时,张帅说“我学的是土木工程,写稿子完全是个外行。”整整一年,他投稿无数,却石沉大海。“真的想放弃。”张帅坦言,转机来自老班长讲的一个故事:“有个年轻通讯员,投了100次都没发表,第101篇,终于成功了。”

如今想来,“101篇上稿”的故事像是老班长为他量身定做的,令他至今难忘,更获益匪浅。他开始苦读军报、琢磨写法。第二年,他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军区报纸上。两年间,7篇稿件见报,他还奔赴2012年云南昭通泥石流救灾一线,用笔记录下战友们的英勇身影。

因表现突出,他荣立三等功,获评“优秀士兵”。“部队给我的,不只是荣誉,更是面对困难时那股‘死磕到底’的劲儿。”张帅说。

2013年退伍,他回到家乡胶州,起初在建筑公司做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父母在做辣椒批发生意,他本以为自己会远离“辣味人生”。但2017年,一场市场危机改变了轨迹——辣椒价格暴涨,销量却断崖式下滑,“卖不动”的困局让家里的生意举步维艰。

张帅(右)在种植基地查看辣椒长势。

“不是市场没了,而是‘二道贩子’模式走不通了。”张帅敏锐意识到,必须往产业链深处走。他果断转型,承担起家庭责任的同时,也为自己开启了进军农产品加工与出口的新事业。

可现实再次“泼冷水”。厂房建好了,设备买齐了,工人到位了,订单一个都没有。于是,他就一家家跑客户、参加展会,靠代工订单一点点“啃”市场。“小订单更要拼品质。”他的做法是,客户要求花皮辣椒杂质率5%,他们硬是控制到3%以下;根据市场变化,他们细分出辣椒粉、辣椒籽等六七个品类;针对不同国家、行业需求,定制辣度、包装,在加工技术上精益求精,采用低温研磨技术,降本增效的同时,提升辣椒的“灵魂香气”。

“市场有差异,但全球客户对‘好产品’的需求,是共通的。”张帅说,这些年来,400多万元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产品力的飞跃。如今,公司出口产品扩展到辣椒、大蒜、土豆、生姜等十余种农副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虽然因为关税影响,目前行业出口正在经历挑战,但是他们的年销售额节节递增,订单常常排到一个月后,今年预计年产量突破6000吨,“我觉得关键还在于对于品质的追求,让我们拥有稳步递增的基本盘”。

眼下,张帅又在谋划新“战役”,准备在国内辣椒主产区建厂,甚至布局海外生产基地。“行业有挑战,但就像当年在部队,困难从不是退缩的理由。”他说,“只要方向对,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到终点。”

(文/图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首席记者 王好)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