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追捧“靓号”还须锚定真实价值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0-20
近日,一个尾号“66666666”的手机号码经过4名竞买人67轮激烈竞价,最终以275万元天价落槌成交。当这个承载着美好寓意的数字组合被赋予数百万元的价格标签时,其本质已从基础的通讯功能,异化为承载社会心理诉求的现代图腾。这场看似个案的交易,实则折射出虚拟资产交易市场中估值体系缺失与监管滞后的深层问题。
天价靓号的成交,是一种符号消费催生的非理性狂欢。从经济学视角看,这个号码的套餐为每月159元,话费余额甚至为负11.74元。若仅作为通讯号码,其价值微乎其微。但一连八个“6”的排列组合,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被赋予了“诸事顺利”的吉祥寓意,使其剥离了实用功能,异化为一个吉祥符号。
而这场拍卖,也是虚拟资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缩影,暴露了市场估值混乱与监管缺失的现状。从球星卡、数字藏品到“天价靓号”,市场对具有稀缺性的虚拟资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然而,与股票、债券等有现金流和基本面支撑的传统资产不同,“靓号”的价值完全建立在社会共识和心理预期之上,这种缺乏价值锚点的估值体系是脆弱且主观的。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对此类虚拟资产的交易尚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其所有权、法律界定、交易透明度、资金流向,乃至潜在的洗钱风险,都缺乏明确和有效的监管框架。法院在公告中明确提示“套餐风险由买受人自担”,这虽厘清了司法责任,却也反衬出买受人在面对运营商潜在政策变动时的无力与风险。
追逐“靓号”不可盲目,是时候给“天价靓号”热潮降降温了。对市场监管者而言,应当尽快明确虚拟资产的产权属性与交易规则,建立适应数字时代的资产评估体系;对交易平台来说,需要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避免成为泡沫的推手;普通投资者和消费者更需清醒认识到,靓号的吉祥寓意无法转化为实际价值,虚拟资产的稀缺性不等于保值性,盲目跟风只会让自己成为泡沫破裂时的“接盘侠”。
数字本无吉凶,我们并非要全然否定数字符号的文化价值与收藏属性,但当其价格被炒作至脱离实际价值的高度时,风险已不言而喻。面对愈演愈烈的“靓号”炒作,各方亟需回归理性,让号码回归通讯本质,让价格锚定真实价值。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苏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