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第一”,看中国外贸的底气、朝气、锐气
大众·风口财经
2025-10-17
“外贸大省挑大梁的作用持续发挥,前三季度,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八成。”10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王军指出,今年以来,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货物贸易顶住了压力,实现了平稳增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概括起来可以说有底气、有朝气、有锐气。
其中,外贸大省再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10月16日,外贸大省山东公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外贸“成绩单”。我们从山东的情况,来看看中国外贸的“底气、朝气、锐气”从何而来。
10月16日,执行“青岛—济州”首航航次的“SMC RIZHAO”轮靠泊在青岛邮轮母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1.
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万亿元,增长5.3%;进口1.02万亿元,增长5.8%。
总体来看,既稳住了“量”的基本盘,又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
“量稳”体现在规模稳、主体稳、需求稳。
——前三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稳居全国第五位。出口、进口均衡发展,增速均超过了5%,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口延续了3个季度的增长态势。
——前三季度,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7.3万家,增加54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达到6.8万家,实现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6.8%,占全省比重提升至75.7%,“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
——山东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支撑大宗商品进口实物量稳定增加,前三季度,原油、金属矿砂进口值分别增长10.9%、27.1%,合计拉动全省进口增长7.6个百分点。
“质升”主要体现在:
产品结构优化。比如,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9%,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近九成。
市场布局多元。前三季度,山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比提升至64.2%,对非洲、中东、中亚增长均超20%,新兴市场成为增量主力。
物流通道升级。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融合发展,以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畅顺国际物流通道为外贸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口连续7个季度保持增长、631项商品出口值列全国第一、农产品出口值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中国的外贸版图上,山东“全国第五,北方第一”。
山东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外贸。
但是今年以来,个别国家滥施关税,冲击了多边贸易体制,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贸易节奏,也损害了广大企业的利益。
这样的背景下,山东不仅稳住了自身“量”的基本盘,又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还给全国大盘增加了“底气”。
不愧是“挑大梁”的经济大省。
10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拍摄的外贸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2.
外部环境如此严峻复杂,山东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不妨从这份外贸“成绩单”的几个亮点来找答案:
其一,是传统优势产品提质焕新,激发新动能。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持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山东制造”加速出海,船舶、商用车、工程机械、纺织服装、游戏机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合计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超六成。
同时,争抢宠物经济、体育经济等“新赛道”,前三季度,山东省出口零售包装的猫狗饲料51.8亿元,占全国近七成。
其二,是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塑造新优势。
山东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进重点产业链突破跃升,大力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出口产品体系,出口结构优化焕发“蓬勃朝气”。
前三季度,山东高技术产品出口1425.7亿元,增长29.9%,其中高端装备增长37.3%,电子信息增长28.2%,仪器仪表增长30.6%。山东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步伐加速,出口“向绿”而行,“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9.6%,风力发电机组及零件增长23.7%。
其三,是贸易伙伴均衡多元,拓展新空间。
“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成效显著,产品出口到了全球240余个国家和地区,外贸“朋友圈”更加均衡多元。新兴市场中,对东盟增长6.3%,对非洲增长39.2%、拉美增长5.1%、中东增长10%、中亚增长40.2%。对传统市场中的欧盟、英国出口增速也高于整体水平,分别增长10.7%、11%。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山东的民营企业“很能打”。
山东的民营经济,早已撑起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当仁不让”。
前三季度,在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7.33万家外贸企业中,民营企业达到6.78万家,同比增加8.8%,占全省外贸企业总数的92.5%。
他们数量多、活力足:小到调味品、文具、服装,大到船舶、海工装备,山东民营企业正源源不断地把优质商品提供给全球各地客户。
他们还很有“品味”:今年前三季度,山东民营企业以技术突破推动出口转型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8%,其中集成电路、船舶、电工器材和汽车出口分别增长30.7%、78.5%、19.6%和57.6%。
10月1日,在山东港口日照港,日照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对在港外轮进行人工巡查。新华社发
3.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到了四季度,又是“冲刺”的关键节点。
同时,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一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逆流”,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
如果再叠加去年基数较高等客观因素,四季度国内稳定外贸发展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这就需要山东等外贸大省,再“加把劲”。
9月29日,“山东省专精特新外贸优品集群出海行动”启动。行动聚焦山东特色产业和出口实绩,谋划选定十大专精特新外贸优品集群进行重点培育,涵盖10个大类、50余个中类、3456种重点出口商品,深耕非洲、中东、中亚、南美、东欧、东盟等新兴市场。
10月15日,广交会隆重启幕。山东以“更大、更高、更新”的姿态组团参展,组织企业3149家,展位总数5470个,参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新质生产力企业占比接近40%,较上届进一步提升。
此前,山东还举办“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精准采购对接会广交会专场,吸引来自南美、东欧、非洲、东盟、中亚等地区的70余名采购商与120余家山东企业面对面洽谈。现场意向成交额突破600万美元,为企业“展前接单”打下坚实基础。
……
关键时候,抓紧干、务实干、加油干,山东早已行动起来。
接下来的山东,我们拭目以待。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