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11亿资金投巨胎,风神打算来一场豪赌?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9-30
近日,风神股份就其11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回复了交易所的问询函,试图向市场展现一幅通过押注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来实现未来增长。
公告显示,风神股份此次计划募集不超过11亿元资金,全部投向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64亿元,计划在两年内,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实现年新增约2万条巨胎的产能。公司预测,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带来约15.63亿元的营业收入,主要面向海外市场。
然而,其目前正面临现金流为负的残酷现实。在此困境下,这场涉及11亿元资金的产能扩张究竟是扭转乾坤的破局之举,还是一场豪赌?对此,记者联系了风神轮胎,截至发稿前暂未收到回复。
豪赌高毛利赛道
9月26日,在风神股份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风神轮胎党委书记王建军发表了“风神当前与未来的规划与战略”工作与行动。他表示,通过自主开发与联合研发,持续加强在产品技术、工艺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巨胎业务迈上新台阶,实现卡车胎与特种轮胎在细分市场的产品领先。
诚然,风神股份一直专注卡客车和非公路轮胎,其主要生产“风神”“风力”“河南”等多个品牌、一千多个规格品种的卡客车和非公路轮胎,具有全系列卡客车和非公路轮胎的设计和生产能力。而巨型工程子午胎正是非公路轮胎的一种。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约为22.1万条,至2026年将上升至33.8万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由于巨胎的使用环境异常苛刻且工作时间长,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从研发到生产以及客户导入均需投入大量资源,所以单位价值较高;此外,巨胎为易耗品,年度更换需求稳定,所以市场规模相对较大。
风神股份选择巨型工程子午胎作为突破口,是经过了一番细致考量的:巨型工程子午胎业务在其总营收中的占比仅约20%-30%,但长期以来一直是毛利率最高的产品板块。在传统主力产品——卡客车轮胎毛利率仅为11.30%的情况下,加码高毛利业务,似乎是风神股份摆脱盈利困境最直接的途径。
不过,这一决策并非无风险。风神股份的巨型子午胎业务在特定区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较高。2022年至2024年,公司巨型工程子午胎在境外的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90%,且主要销往东欧、中亚等独联体地区(占比约60%)。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使其极易受到地缘政治波动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给新增产能的顺利消化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深陷流动性风险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风神股份正面临严峻的经营压力:营收35.18亿元,同比增长11.71%,但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1.0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5.38%,扣非净利润降幅更是高达57%,在A股上市公司中表现靠后。
更为严峻的是,截至今年6月末,风神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0.99%。上半年,其账面货币资金为7.48亿元,而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达7.58亿元,现金已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债务,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风神股份的高性能巨型工程子午胎扩能增效项目,无疑是没有退路的选择,但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数据显示,作为风神股份寄予厚望的巨胎业务,其盈利能力正在走下坡路: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毛利率分别为36.90%、30.95%和28.09%,处于连续下滑中。
数据显示,上半年风神股份巨胎的产能利用率为69.54%,甚至低于2024年的利用率(85.89%)。对此,风神股份解释称,2025年6月末新增巨胎产能是由于巨胎产品验证需要一定周期,市场开拓系持续的过程。
但现有产能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为何要急于新增2万条产能的大项目?尽管风神股份给出了未来两年的销量预测,根据产销量规划,但募投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年,预计2026年下半年本次募投项目才能初步建成,试生产并形成生产能力时间为2027年。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2年后,这些预测能否兑现存不确定性。
巨胎业务排名不靠前
巨型工程子午胎客户粘性强等,长期以来由国际轮胎巨头企业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所垄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行业研究报告》,国际三大品牌全球产品销量的市场份额维持在 80%以上。
对比国际轮胎巨头,风神股份坦言巨型工程子午胎产能尚有一定差距,但国内同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具备巨型子午胎生产能力的轮胎制造企业主要为8家, 分别为海安橡胶、赛轮轮胎、风神股份、兴源集团、三角轮胎、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贵州轮胎。2024年,风神股份巨型工程子午胎销量达到5,925 条,占全球巨型工程子午胎市场份额约为 2.04%,而国内同行海安橡胶,2024年巨型工程子午胎销量达到1.51万条,占全球巨型工程子午胎市场份额约为 5.20%。风神股份与其相比,差距一倍还多。
风神股份认为,国内轮胎厂商能够在巨型工程子午胎领域有所突破,核心在于其性价比,国产厂商工程巨胎产品的价格是外资厂商的 50%左右,性价比对比三巨头优势明显。由于工程巨胎属于矿山消耗品,单价高、 消耗量大,进行降本增效符合矿山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国内厂商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若市场开拓顺利,预计相关产能有望持续予以扩大,国产轮胎厂商具备抢占全球工程子午轮胎市场的有利条件。
可对比海安橡胶、赛轮轮胎、中策橡胶等国内同行业公司,风神股份不仅是市占率不突出,而且在巨型工程子午胎领域,风神轮胎2015年才迎来首胎下线,三角轮胎、贵州轮胎、海安橡胶、赛轮轮胎分别比其早了6-13年不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赛轮轮胎、中策橡胶等行业头部,早就在不断加码海外工厂建设,在海外的品牌影响力和接触客户能力显然更“接地气”。对比风神股份,其目前还没有出海建厂的打算。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贝贝)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