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事关食安,品牌不能躲在代工身后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9-26

时隔仅两个月,麻六记酸辣粉再次因发霉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值得玩味的是,消费者联系麻六记客服后,并未得到其妥善的回应与处理方式,反而是代工厂在了解问题后站出表示“可联系工厂处理”。

面对消费者质疑,品牌方与代工厂不同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当下食品行业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品牌方享受着品牌溢价带来的收益,却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悄然退至代工厂身后。这种“出事找代工”的操作,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更是对品牌责任的公然逃避,违背商业伦理的同时更触碰了法律底线。

品牌方隐身后台,这种看似聪明的危机应对,恰恰暴露了其对企业责任的认知模糊。根据食品安全法,品牌方作为食品的委托生产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首要责任。无论问题是否源于代工厂,品牌方都必须站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然而,现实中的责任归属却出现错位。不止麻六记,许多采用代工模式的品牌方,将主要精力投入营销推广和渠道建设上,而对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投入严重不足。他们对于生产的“把关”,可能只满足于查验代工厂资质证明,缺乏对生产过程的实质性监督。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对于同类产品,麻六记的售价远高于其代工厂自身品牌的产品,其中的品牌溢价十分明显。消费者愿意为这份溢价买单,本质上是购买品牌背书的安全保障与品质承诺。但麻六记却在品控环节严重缺位,更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推脱责任,透支消费者信任根基。

这种“品牌隐身”的现象,正在行业内形成不良示范。代工模式是食品行业资源优化的常见选择,随着电商平台和新媒体渠道的快速发展,一大批“轻资产”运营的食品品牌迅速崛起。然而,品牌虽擅长营销策划和流量获取,却在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上存在明显短板,甚至出事后就将代工厂推到前台,这种做法若不被及时管控,将导致整个行业陷入“品牌逐利、代工背锅”的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全行业的信誉。

食品安全从来不是代工厂的独角戏,品牌的价值终究要靠责任支撑。当消费者选择了一个品牌,他们选择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份承诺、一份信任。品牌方应当珍视这份信任,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始终站在第一线,成为消费者权益最坚定的守护者。唯有扛起责任,才能行稳致远。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谢文倩)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