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成立两年国际赛事拿奖到手软!元思科技让“意念”真正落地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9-16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家成立仅两年的科技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撬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思科技”)凭借自主研发的非侵入式脑电采集系统、创新型柔性电极材料及低功耗通信集成方案,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从实验室到医疗、消费级场景的全链条创新。

近日,记者走进元思科技,对话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文恺博士,探寻这家年轻企业如何以“硬科技”扎根脑机接口新蓝海。

攻破前端“卡脖子”技术

开辟脑机接口市场新蓝海

在元思科技的展示厅内,一款看似简单的头环设备正实时捕捉着演示者的脑电信号,帮助他用“意念”控制屏幕上小鸟的飞行高度,演示者的专注度越高,小鸟就能顺利飞越障碍。“这款产品可应用于康复医疗、生活交互等多功能场景中,可支持定制化的设计和开发。”王文恺博士介绍道。而这背后,真正支撑起这些看似神奇应用的,正是常被外界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前端技术。

工作人员进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游戏场景应用展示

在脑机接口系统中,前端是一切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信号采集的质量和整个系统的应用场景。他强调:“前端技术的创新不仅是性能突破的关键,更是一片亟待开拓的蓝海市场,以往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和日本企业手中,而这恰恰是打破国外‘卡脖子’困境、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环节。”

为了突破这一难题,元思科技独创了一套高精度的“材料+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杂乱的数据会大幅增加算法功耗与设备体积,我们通过材料创新保证采集数据的纯净度,再结合低功耗通信系统实现高效传输,这正是我们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王文恺强调。去年公司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时所应对的“在100克产品中连续工作8小时”的命题,正是对前端集成综合能力的一次严格考验。如今,这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已形成涵盖高精度脑电采集系统、柔性电极材料、多模态神经电信号算法的完整布局,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终端应用的高效技术转化。

从实验室到多场景

两年光阴书写国产脑机落地答卷

据悉,元思科技成立于2023年6月,是一家年轻的创新企业。今年,公司从全球近20个国家的百余支科创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脑控飞行控制赛”全国一等奖。而在前年,他们已在该项赛事中取得了前三名的优异成绩。

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公司,是如何连续在国际级官方专业赛事的舞台上拿奖到“手软”?

元思科技的快速成长离不开顶尖的研发团队与强大的场景落地能力。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均来自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世界五百强企业,20人的研发团队与十余人的专业销售团队中,00后占比过半且学历层次深厚,为技术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我们的团队既有高校实验室的技术积累,又懂产业落地的实际需求,这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王文恺表示。

公司部分成员

攻克技术难关,只是元思科技走出实验室的“敲门砖”,实现场景落地,才是验证其综合实力的“试金石”。目前,元思科技已推出新材料肌电电极产品,不仅获得国内医疗器械资质,更拿下欧盟CE认证实现出口。“我们坚持以医疗级标准切入赛道,”王文恺表示,“虽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众多,但真正按照医疗器械标准研发报证的企业寥寥无几。”

而元思科技自主研发的脑电图机与传统设备相比,不仅功耗更低、完全自主可控,更具备显著的国产替代成本优势。此外,公司还为医院定制化开发软件系统,实现与院内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避免纸质传递与重复操作。“我们已经与青岛多家医院展开合作,研发包括脑机接口轮椅、康复手系统、疼痛干预系统在内的多款产品,”王文恺透露。在非医疗领域,公司的脑控无人机、脑控机械手、意念打字系统等产品已成功落地,其中脑控无人机技术更是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同时,公司便携版脑电图机已进入试用阶段,配套的专注度训练小游戏通过实时分析脑电波波段,将专注度转化为游戏互动反馈,适配教育、职场等场景的注意力训练需求。“我们希望让严肃医疗回归生活,让标准的脑机接口设备走进寻常百姓家。”

医疗级数字化多功能脑电图机

“脑机接口的未来远不止于现有场景,人类大脑的未知性赋予了这项技术无限可能。”在王文恺看来,元思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打破技术垄断,更在于通过前端技术创新为行业开辟更多应用空间。

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构建国产产业生态,从实验室技术到临床与消费场景落地,元思科技用两年时间证明了中国脑机接口企业的创新实力。“前端技术是所有应用的基础,我们做好‘铺路石’,才能让更多行业伙伴开拓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王文恺的话语中,既有着技术创业者的严谨,更饱含对行业未来的期许。在这条充满未知与可能的赛道上,这家年轻的企业正以国产创新为笔,书写着脑机交互的新篇章。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管亚楠 孟达)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