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度改造金融业,机遇与风险并存|财达证券姚辑:统筹推动金融发展、风险化解、AI运用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9-16
在“五篇大文章”特别是普惠金融、养老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AI等新技术的运用便利了金融消费者,也产生了运行和定价不透明等问题,进而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AI崛起: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新机遇、新难题
作为全球高级别的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大会,Inclusion·外滩大会近日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的支持指导。当前AI和大模型技术爆发并快速渗透和改造金融行业,本次外滩大会聚焦金融数智化转型,围绕AI技术应用、新形势下的监管改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讨论。
在新的金融业务发展格局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正受到监管、消费者、金融机构越来越高的重视。近些年监管改革落定后,在新的“一局一行一会”监管架构基础上,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大消保”体系正式落地;与此同时,AI技术爆发为金融业带来诸多机遇,为消保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易纲也于2024年表示,“隐私保护是数字金融时代最大的挑战。”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科技工作会议所要求的,“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金融领域应用”,统筹推动新技术应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次外滩大会论坛特设“人工智能重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闭门会,多家银行、券商、公募基金、互联网巨头和主流金融科技公司的专业人士就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做好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相关的金融消保工作
自金融业“五篇大文章”概念提出以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纲领和主线。财达证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姚辑表示,普惠金融相关业务和消费者保护工作的联系较为密切,比如银行业储蓄存款的 “隐性收费”问题(如小额账户管理费未明示)、信用卡 “违约金复利计算” 等问题,保险业理赔难、退保损失过高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自上而下统筹推动解决。
加之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高龄金融消费者增多,高龄消费者天然处于弱势地位,她建议,养老金融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也需及早考虑。在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领域,则需重点关注网络借贷引发的消费者保护难题,如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
统筹推动证券风险化解与AI高质量发展
当前股市行情火热,大量中小投资者跑步入场,综合中国结算公司及上交所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账户总数已突破2.4亿个,且个人投资者账户占比达99.63%。股民们享受股市红利的同时,客观上由于专业投资知识不足等因素,也产生了不少投资纠纷等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行业就十分重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基本形成了涵盖证监会、交易所、证券行业协会自律、证券公司自律四方面的制度体系,主要建立了证券保护基金制度以及证券结算风险基金制度。在上述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况,姚辑表示,当前证券业消保重点集中在内幕交易伤害中小投资者合法利益、交易佣金定价不透明等领域。她建议,一方面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继续深化和加强与金融机构、电信、新兴媒体等的合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利用好券商旗下的投资者教育保护基地。
另外近些年出现了少数券商暴雷案例,关于其风险化解,她建议,应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向证券从业机构筹集资金,建立专门的、非营利性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压实出险券商等金融机构和大股东的责任、建立防范和处置证券公司风险的长效机制。
面对数亿金融消费者和散户海量的投资与咨询需求,AI的投顾功能受到金融机构尤其是第三方企业的高度重视,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智能投顾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但也诞生了算法歧视、“差异化定价”等问题,甚至AI被用作新型欺诈工具。姚辑建议,加强对新型金融诈骗方式的分析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发布预警;另一方面要完善消费者投诉咨询渠道,并将一些重大投诉信息、典型案例及时报告监管部门,在监管部门牵头下稳妥解决相关风险。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记者 耿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