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骧科技转战港交所:实控人频繁转让股份套现、营收翻倍销售费用却停滞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9-11
近日,主营射频前端芯片的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骧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该公司主动撤回科创板IPO后的转战之旅。2022年10月,飞骧科技曾由招商证券保荐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计划募资15.22亿元,但最终于2024年10月主动撤回IPO申请。
亮眼财报背后的隐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飞骧科技的营收增长表现强劲,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0.2亿元、17.17亿元和24.57亿元,两年时间实现翻倍增长。2024年,飞骧科技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7630万元,结束了连续多年的亏损局面。
然而,这一好转趋势在2025年前五个月未能延续,在此期间公司营收为7.5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19亿元下降7.6%,净利润为1330万元,同比下降9.8%。
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分别为-2.43亿元、-2580.8万元、-1.78亿元和-1.89亿元。
此外,飞骧科技的应收账款规模持续走高。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合计达到9.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40%。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在不断拉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103天、102天和120天,到了2025年前5个月,已经高达187天。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五个月,飞骧科技的贸易应收款已超过其营业收入,这意味着公司销售额中有相当大部分未能实际收回现金。
高企的应收账款不仅侵蚀公司现金流,也带来了资产减值风险。2024年,飞骧科技的资产减值同比增加1.7%至5959.4万元,主要原因是贸易应收款增加导致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加。
实控人频繁套现引质疑
飞骧科技的实际控制人龙华在两次IPO前均有大额套现行为。2022年7月至9月,在科创板IPO前,龙华向5家机构转让股份,合计转让金额达9188万元。
2025年4月,在港股递表前,龙华再次通过转让股份套现5987万元。其中向嘉兴华宸转让0.72%股权,价值为4987万元;向建湖悦湖转让70.2万股,价值1000万元。
而实际控制人龙华的负债情况也是关注焦点,在此前科创板问询回复显示,龙华直接或间接负债本金合计为6896.9万元,但这些信息在港股招股书中并未提及。
龙华能够获得飞骧科技控制权,源于2019年8月从原实控人潘清寿手中以7763.78万元的价格收购,较飞骧科技前一次增资的价格打了七折。
飞骧科技的收入结构高度单一,其中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的收入占据九成以上,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93.3%、93.4%和93.9%。公司客户集中度也非常高。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来自五大客户的收益分别占各期间总收益的73.8%、74.2%、77.6%和79.7%。
飞骧科技极度依赖经销模式,经销商收入金额比例在整体营收的占比长期超过90%。而令人疑惑的是,公司的营业收入由2022年的10.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57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实现翻倍增长,但公司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却几乎未有变动。
14轮融资估值一路攀升
作为芯片设计企业,飞骧科技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五个月,研发开支分别为1.63亿元、1.94亿元、2.72亿元和1.35亿元。
不过,研发费用率却呈下降趋势,分别占相关期间收益的15.9%、11.3%、11.1%和17.8%。
自2015年成立以来,飞骧科技已完成14轮融资,吸引了中金资本、中芯聚源、昆仑资本等知名机构入局。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2025年3月,经开同芯、建湖悦湖以3.78亿元增资,公司估值飙升至86亿元,与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7.6%、净利润下降9.8%的经营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从融资节奏看,飞骧科技平均每年完成1.5轮融资,远超半导体行业平均水平。2019年至2025年,其累计融资额达20亿元,而同期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6.36亿元,依赖外部输血维持运营的特征显著。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融资活动获得6.27亿元现金,占当期现金流入的83%。港股市场能否接纳这个有着靓丽营收数据却暗藏隐忧的芯片企业,仍是个未知数。
风口财经记者就公司实控人减持行为、上半年业绩下滑具体原因等问题联系飞骧科技,截至发稿暂未收到有效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宋光耀)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