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在头发丝直径1/70精度上实现突破,“青岛造”芯片终结80%进口依赖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8-19
在青岛中德生态园洁净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晶圆,一枚枚指甲盖大小的智能功率模块(IPM)正在流水线上完成最后封装。这些被工程师称为“电力心脏”的模块,即将装入空调、新能源汽车和工业变频器,开启它们的“中国芯”旅程。
在青岛中德生态园的洁净车间里,指甲盖大小的晶圆刻着1.4微米的精密电路,这组相当于头发丝1/70的纹路,承载着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打破80%进口依赖的突围密码。
青岛中微创芯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微创芯”)孔亮手持两片晶圆对比展示:“同样8英寸硅片,第七代IGBT技术出片量比第四代多30%,成本直降15%。”这项突破背后,是该公司功率芯片设计与流片工艺的颠覆革新,并进一步通过驱动芯片和功率芯片匹配和集成封装实现产品智能化。从空调里的变频模块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青岛造“山东芯”正以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闭环生态,重塑中国智能功率模块的全球坐标。
突破“卡脖子”,硬核技术终结80%进口依赖
在功率半导体领域,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大市场、小产能”的被动局面,国外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超过80%的智能功率模块市场份额,尤其是IGBT这一“卡脖子”核心器件,几乎被英飞凌、三菱等国际巨头垄断。青岛中微创芯总经理孔亮博士曾坦言:“2009年我刚进入这个行业时,国内功率半导体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凡是需要变频且集成度高的电机产品,都需要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每年需求量超过8亿颗,市场总量超过100亿。”
随着技术积累的不断加深,青岛中微创芯在IGBT领域实现了关键突破。公司研发的国产化逆导IGBT(RC-IGBT)智能功率模块,经权威机构认定,三大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公开文献中未见相同报道。该模块不仅攻克了传统IGBT模块导通损耗高、体积大、可靠性差等难题,还在能效比上实现了突破。通过芯片结构革新,整体能效比国内同类产品提升20%,损耗控制水平达到与国外竞品平级甚至超越的水平。同时,通过降低芯片元胞尺寸,提升模块功率密度,提升了产品短路耐量,鲁棒性提升50%。
孔亮博士表示:“我们的第七代IGBT芯片技术,pitch达到1.4微米,在相同模块体系下,能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孔博士拿起两个晶圆上做对比介绍道:“这两个芯片面积都是8寸晶圆。从芯片数量看,新7代芯片的出片数量比原来的4代芯片多至少30%以上。因为我们拥有优秀的设计技术,所以可以在相同面积的芯片中实现更高的产量。同时,我们的产品优势在于匹配性高,通流能力及控制力强。”如今,公司产品已在空调、冰箱、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替代了大量国外产品,逐步打破国际垄断,为山东功率半导体产业“破局”树立了标杆。
产业链整合
从“青岛设计”到“全域可控”的闭环生态
如果将芯片比作人,那么它的控制芯片就相当于人的大脑。驱动芯片如同人的神经,功率芯片和碳化硅芯片如同人的手和脚。以往,行业将驱动芯片与功率芯片分开使用,相当于人的神经与手脚是分开的,而且中微创芯做的就是将驱动芯片和功率芯片集成在一起。“我们将‘神经’与‘手’、‘脚’进行了集成化设计开发,这样提高了其灵活性。”孔亮表示。
青岛中微创芯从不满足于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聚焦产业链协同,通过精准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实现芯片设计与封装测试技术的自主可控,中微创芯现已构建覆盖智能功率模块全流程的自主能力,包括芯片封装、测试及最终应用测试等核心环节,致力于打造贯穿整个产业链条的自主可控体系。
“当时公司选择在青岛设立办事处,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优秀的芯片设计开发技术。同时在中德生态园的区域内有优质的上游流片资源。青岛拥有优良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我们在青岛市内已经形成由研究机构、高校、企业以及政府构成的产业集群。在上游芯片到下游应用的整体链条中实现自主可控。因此我们在这个领域发挥了相关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孔亮博士表示。
在中游封装测试与下游应用环节,公司则实现了100%自主可控。目前,公司已建成三条IPM专用封装测试生产线,月产能达120万只,还规划在明年下半年启动二期工程扩产。而在下游应用端,凭借青岛本地海尔、澳柯玛等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优势,公司能快速对接客户需求,将封装完成的模块直接应用于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场景,并根据反馈持续优化产品。
从芯片设计到协作流片,再到自主封装测试与应用落地,青岛中微创芯构建起“自主核心+协作配套”的全链条体系,既发挥了自身技术优势,又整合了山东本地产业链资源,成为山东功率半导体“链”上协作的典范。
覆盖多场景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升级
凭借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优势,青岛中微创芯的产品已实现宽功率范围覆盖,从1.5安培到900安培的电流、100伏到1700伏的电压,全面适配智能家电、新能源、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动力芯”。
在智能家电领域,公司的IPM模块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孔亮介绍:“从空调、冰箱、洗衣机,到大家每天用的高速吹风筒、破壁机,都有我们的产品。比如在空调上,我们的模块能实现更低损耗,帮助空调节电省电。在洗衣机上,不仅能延长设备寿命,还能提升电机控制的稳定性。”目前,公司的系列化IPM产品已达到30多种,能适配不同功率需求的家电产品,不仅与国内家电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还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的大功率模块更是展现出强劲实力。750伏、1200伏电压的模块广泛应用于商用电动汽车、乘用车,以及储能、新能源发电场景。孔亮博士提到:“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走在国际前列,这些领域都使用了第七代芯片技术。我们的芯片面积可以越做越小,产品的可靠性可以越做越高。因此在相同模块体系下,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此外,针对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公司还在定制开发适配场景的产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从民生家电到战略新兴产业,青岛中微创芯的产品以宽场景覆盖能力,不仅彰显了山东“链”上品牌的硬实力,更在赋能千行百业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管亚楠 孟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