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转型阵痛:主业“受制于人”,毛利“弱不禁风”,成品积压严重信号显现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8-06
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容百科技最新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2.48亿元,同比下滑9.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9.46 万元,同比下降 765.45%,为2019年上市以来同期首亏。
作为行业龙头,容百科技全球三元市占率超过 12%,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业绩下滑是行业晴雨表,折射出看似蓬勃发展的电池材料行业主业承压,寻求转型过程中增长新引擎的变数与挑战。
营收连续8个报告期同比下降
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全球电动汽车电池装机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8.5%。宁德时代披露,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三成,业绩表现亮眼。涉电池材料行业来看,杉杉股份中报预计净利润1.6亿元至2.4亿元,增幅8.1倍至12.66倍;厦门钨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9.718亿元。
然而,作为宁德时代的供应商,容百科技却浇了一盆冷水,没有同行和下游企业的热度。其中报显示,公司主要从事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锂/钠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二轮车、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相较一季报亏损1542.95万元进一步亏损至6839.46万元,同比下滑765.45%。
近五年中报营收情况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中报显示,主要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产品售价调整,受阶段性减值、新产业投入及研发投入增加影响。同时,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容百科技表示,减值影响下半年有望消除。
不过,细看会发现,摆脱影响并非易事。同花顺数据,从2023年三季度至今,其营收已经连续8个报告期同比下降。作为三元材料市占率大户,虽然有规模支撑,但受制于原材料市场价格,对于业绩的影响从其上市之始便一直存在,例如,2024年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均价同比下跌33%,公司2025Q1三元业务单吨盈利环比下降20%,产能利用率仅65%。
近五年中报归母净利润情况
综合中报披露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分解信息,其三元正极材料收入60.37亿元,占比96.62%,是绝对的核心业务和收入来源,同比下滑8.37%,毛利率微增0.65%至7.7%。前驱体业务的规模远小于正极材料,收入1598万元,同比降70.71%,毛利率下滑8.61%,约6.4%。
相对而言,材料销售毛利率反而显著高于正极材料和前驱体,达32.9%,营收达1.66亿元,虽然尚非主营产品,但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公司也表示,三元材料面临磷酸铁锂等竞争,公司通过多产品布局,如磷酸锰铁锂、钠电应对。
只不过,目前来看,钠电、锰铁锂等新业务尚处成长初期,其他材料收入占比仅2.66%,如何取舍及后续对于公司主业承压的缓解效果仍待观察。
成品积压严重信号显现,叫停锂电材料项目补流
根据公告信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受阶段性的减值事项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
据介绍,2025 年半年度公司计提各类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人民币 5,953.09万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 425.22 万元,占比约为 7.14%,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 5,527.87万元,占比约为 92.86%,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
阶段性减值事项不仅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短期财务表现,背后更有着坏账风险以及部分库存商品的市场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等深层次问题。对此,企业表示,对存货资产,公司根据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金额,相应计提了充足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能够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风口财经注意到,存货跌价准备的同时,库存结构恶化,成品积压严重信号也已经显现。中报显示,尽管总存货从 22.22亿元 降至 20.02亿元,但其中库存商品却从8.83亿元大幅增至11.10亿元,占比由 39.76% 升至 55.45%,上升15.69个百分点。
事实上,虽然锂电市场热闹依旧,但产能过剩对于上游企业的危机已然显现。容百科技此前通过议案,同意2025 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项目调整建设投资规模、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1,887.18万元。并对于变更原因明确表示,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供给充足的大环境下,已建成的年产 3 万吨产线能够满足公司现阶段研发及生产需求。公司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战略规划等因素,认为原规划该募投项目 1-2 期的 3 万吨暂时不具备继续投入实施的必要性。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22.44%,人均创效不升反降
风口财经还注意到,面对市场变化以及原材料价格对于企业营收的巨大影响,容百科技将更多的闲置资金投入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达9.8亿元,较期初6.8 亿元增加约3亿元,增幅44.19%。
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研发创新及制造的工艺技术升级,业绩扭转关键还是在于自身造血能力的提升。
报告期内,容百科技加大技术投入、吸引人才,研发投入为人民币 2.19 亿,同比增长 22.44%。同时,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加 28 人,达681人,增幅 4.29%。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从上年同期14.91%上升至16.01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 8,350.05 万元,上年同期数7,554.68 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12.26 万元,上年同期数11.57万元。
然而,由于新兴业务投入期效率承压,薪酬增长与人均创效背离的情况也出现了。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均创收约 146.88 万元,上年同期为 157.24 万元,同比下降约 10.36 万元,降幅为 6.59%。
面临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未来能否实现研发成果转化效率与市场开拓能力,从“高投入”向“高产出”的有效转化,风口财经也将持续关注。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