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30亿、高管走马灯、云服务失速:用友网络港股IPO是续命还是豪赌?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7-31

从“ERP一哥”到“亏损王”,用友网络只用了不到四年。

继2023年亏损9.67亿元、2024年亏损扩大至20.61亿元后,用友网络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亏损将进一步达到8.75亿-9.75亿元。与此同时,毛利率持续失守、云业务陷入负增长,多重压力之下,61岁的创始人王文京再度回归一线,重掌总裁之位。

如今,用友网络向港交所递表,试图以“A+H”身份二次补血。资本市场不禁追问:这场“带病闯关”究竟是全球化2.0的起点,还是资金链断裂前的最后一搏?

增长失速

连续两年巨额亏损

据招股书介绍,用友网络致力于应用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智能服务的研发创新、销售与服务,核心产品实现了从财务管理软件到ERP再到用友商业创新平台(用友BIP)的战略跃迁。

作为老牌软件厂商,用友网络的业绩表现并不稳定。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用友网络营收分别为92.62亿元、97.96亿元和91.63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则分别为2.19亿元,亏损9.67亿元和亏损20.61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下同)

近期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6亿元到36.4亿元,同比下降4.3%-6.4%;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为8.75亿元到9.75亿元,同比扩大10.2%-22.8%。

分季度看,今年一季度表现尤为惨淡:营收13.78亿元,同比大降21%;归母净利润亏损7.36亿元,同比下滑62.41%,不仅是2001年上市以来最差的一季度业绩,更是公司历史上最差的单季度表现。

对于上半年业绩亏损的原因,公司称其业务经营存在季节性特征,上半年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低于上半年成本费用占全年成本费用比重。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形成的资本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同比增长约1.2亿元,离职补偿金同比增长约0.3亿元。

转型云服务

为何越转越亏?

自2015年起,用友网络紧跟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向云服务赛道发力。从收入结构看,转型一度初见成效:2022年至 2024年,云服务收入占比分别达71.0%、74.6%和77.2%,逐渐成为营收主力。

然而越向云服务转型,公司反而越“不挣钱”,背后的原因在于成本的逐渐失控。

随着业务重心转向大型企业客户,公司员工数量猛增。2020年至2023年,用友的员工数量由1.81万人飙升至2.49万人。

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技术研发投入也逐年攀升。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用友网络研发成本分别为17.54亿元、21.06亿元和21.22亿元,占同期收入的19.7%、22.3%、24.1%。大量研发投入为产品创新、持续增长及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如此高投入之下,用友网络的毛利率却持续走低。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其毛利率从65.42%逐步下降至47.54%,到今年一季度跌至39.06%。在2024年财报中,用友网络认为2024年亏损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研发投入形成的资本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较上年增长了3亿元。

更值得警惕的是,研发费用高企的同时,销售费用仍保持高位。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分别产生22.35亿元、27.43亿元及26.22亿元的销售费用,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25.1%、29.0%及29.7%。其中2022年、2023年销售费用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意味着“花钱换增长”的模式正逐渐失效。

与此同时,云服务这一新增长曲线也已出现失速的情况:招股书显示,云服务2024年的营收同比下滑了约3.4%,毛利率从2022年的54.8%逐年递降至2024年的45%。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用友网络“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在行业中确实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长期来看难以持续,这可能反映出公司在市场定位、产品竞争力或是营销策略上存在问题。

为控成本,2024年用友网络启动大规模裁员。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数量为21283人,较2023年末减少3666人,离职人员经济补偿金相应增加1.42亿元,这也对业绩表现造成了负面影响。

公司频繁换帅

港股上市能否破局?

业绩持续低迷之下,公司管理层动荡加剧。近一年半内,总裁职位三度更迭:2024年1月,创始人王文京辞任总裁,由元老陈强兵接任;2025年1月,陈强兵卸任,具有海外背景的黄陈宏接任;仅3个月后,黄陈宏离任,王文京再度回归总裁岗位。如此频繁的高管更迭,难免引发外界的质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频繁的人事调整也可能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影响团队稳定性和执行力,如何在短期内稳定队伍、明确战略方向成为摆在王文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用友网络于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正式开启“二次上市”之路。对于此次冲刺赴港上市,用友网络表示是其深入推进“全球化2.0战略”的一环,能够加强该公司与境外资本的市场对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拓展客户覆盖与生态建设合作范围,从而提升其综合实力。

这一决策引发市场质疑:此次上市究竟是为缓解资金链紧张,还是真能支撑全球化布局?江瀚认为,从财务现状看,公司更可能是为 “补血”—— 持续亏损下,通过上市改善现金流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对此,风口财经记者向用友网络方面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赵冲)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