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以四大协同发展路径突破智能制造发展困境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7-26
7月25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联合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局、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举办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对接会,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山东省政协常委王栩、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超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青岛分院副总经理孙昌元作题为《中国机械总院青岛分院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的分享,系统阐述了青岛分院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布局、技术突破与协同发展路径。这场主题分享不仅展现了国家级科研机构扎根地方、服务产业的使命担当,更揭示了AI技术如何成为破解制造业转型痛点的关键钥匙。
孙昌元表示,青岛作为国家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开放的政策环境。在此背景下,作为扎根青岛、服务全国的科技创新力量,青岛分院依托中国机械总院70余年的技术积淀,始终以“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使命,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积极投身智能制造这场深刻变革,为区域乃至全国制造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此外,孙昌元重点介绍了青岛分院在生成式AI应用、数字孪生工厂构建、绿色节能降耗、产教融合等方向的实践探索,并分享了青岛分院在电厂智慧运维、工业母机智能升级等垂直场景中的技术突破。
在垂直场景应用中,电厂智慧运维项目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与轻量化模型部署,打破数据孤岛;智能制造教育体系则构建“岗课赛创”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产业输送复合型人才;而牵头成立的“智慧文旅AI设备安全产业联盟”,更以标准制定推动行业信任体系建设。
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孙昌元表示,智能制造发展正面临不少亟待突破的困境。“人才短缺、数据安全与标准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转型动力不足、‘信息孤岛’现象突出,是当前四大核心挑战。”为此,青岛分院提出四大协同发展路径。
一是全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持续深耕工业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等核心技术;打造一支既精通技术研发又熟悉产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依托总院强大的技术积累和行业影响力,积极参与并主导人工智能设备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整合资源、汇聚行业智慧,推动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破解技术适配难题,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地方发展格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聚焦工业、能源、仓储等重点领域,深入挖掘场景需求,打造定制化、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深化场景应用,助力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共进。
四是搭建产业协同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通过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合作生态,推动企业间的技术交流、资源互补与业务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共同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的整体实力。
青岛分院的实践成果在对接会上引发广泛关注,其研发工程师吴航介绍了团队最新研发的100TOPS工业级AI主控模块,通过“硬件创新+算法优化”实现大模型实时推理,内置时间同步算法精度可达5微秒,显著提升无人装备可靠性与协同效率。这一突破正是青岛分院“从车间中来,到车间中去”理念的缩影——技术源于产业需求,最终反哺生产一线。
“智能制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思维的重塑、模式的再造与生态的重构。”孙昌元表示,中国机械总院青岛分院将始终以“国家队”的担当,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以务实的精神推动落地,以创新的勇气探索前沿,始终做技术创新的攻坚者、产业转型的护航者、行业生态的链接者!期待与各位携手,共同书写中国智造的崭新篇章!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