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个网络,减少试错次数,创新创业进入生成式!“生成式创业营”正式启航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7-25

7月25日上午,由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崂山区人民政府指导,崂山区科学技术局、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崂山区促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联合主办的拥抱新纪元·“GenAI+”产业创新论坛暨“生成式创业营”启动活动在青岛国际人才会客厅隆重举行。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栋华,崂山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万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党委委员、所务委员、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陈骁等出席活动,市科技局、工信局、财政局,崂山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工信局,驻青高校,科研院所,大学校友会,行业学会协会,产业界、资本界的200余位领导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生成式创业营”正式启动。

张栋华为活动致开幕辞。张栋华在致辞中强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作用,表达了青岛作为创新热土拥抱前沿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的决心,并对产研院牵头共建“生成式创业营”寄予厚望,期待其成为青岛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

“生成式创业营”倡议发布,构建创新生态新范式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执行院长赵宇波正式发布“生成式创业营”倡议,剖析了“生成式创业”不断试错、不断吸取经验,趋于成功的过程,并介绍了产研院在践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命过程中探索构建的一系列支持生成式创业的做法和基础能力。赵宇波还详细阐述了“生成式创业营”联合高校、研究机构、验证和中试平台、高校校友会等创新资源要素构建生态网络的思路和做法,旨在为生成式AI时代的创业者提供“应用场景导航-创业逻辑验证-创新资源支持-管理运营辅导”的全链条支持,打造市场化、陪伴式的创业服务平台。

三大生态网络启动,厚植“创新种子”成长沃土

“生成式创业营”同步启动创新成果捕获与聚合网络、概念验证与中试服务网络、产业育成网络暨大学校友之家三大生态体系,形成“科研-转化-产业”闭环。

生成式创业营·创新成果捕获与聚合网络由山东能源研究院、青岛市资源化学与新材料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等10家高校院所共同发起,各代表以“种下创新种子”的象征形式,寓意为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生成式创业营·概念验证与中试服务网络联合青岛市光电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绿碳材料中试平台等 10家专业机构,针对GenAI与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融合需求,提供从技术验证到量产测试的全流程支持,加速科研成果跨越“死亡之谷”。

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等8家境内外高校的青岛校友会签约共建生成式创业营·产业育成网络暨大学校友之家,旨在整合校友资源,构建链接“人才-技术-产业”的枢纽和需求精准对接的“直通车”,助力“校友经济”与创新创业同频共振。

创业营辅导团成立,智囊护航创业征程

为助力创业者少走弯路,“生成式创业营”特别聘请青岛市关工委创新创业指导团团长先明、副秘书长张宁,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党委委员、所务委员陈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桂志辉等7名行业专家组成辅导团,为创业者提供涵盖技术转化、政策解读、场景导入、资本运作等多方位指导。

共话GenAI时代创业机遇,洞见未来发展图景

活动还请到中央财经大学创新发展学院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邓健,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宋文京,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朝杰,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芯片事业部总经理赵峰等业界专家围绕“生成式AI时代的创新创业”进行圆桌讨论。圆桌论坛由产研院执行院长赵宇波主持,与会专家就生成式AI时代的创业环境变化、给各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思想碰撞,并就“生成式创业营”如何更好地服务创业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专家们一致认为,生成式AI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创业者需要聚焦垂直场景和真实需求,以小切口撬动大市场。

未来,“生成式创业营”将持续凝聚各方资源,在青岛这片开放包容的创新热土上,与创业者共赴美好新纪元。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