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铺子实控人“高位减持”套现或超4亿元!食安问题受关注,年内新增消费者投诉百余起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7-16
休闲零食上市公司盐津铺子(002847.SZ)日前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实控人之一的张学文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粗略计算,其潜在套现或超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举正值公司股价创新高之际。
实控人拟减持不超2%股份
或套现超4亿元
7月14日晚,盐津铺子发布持股5%以上股东及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
公告显示,持股15.38%的股东张学文(实际控制人之一)计划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股份累计不超过545.5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2%;公司副总经理李汉明、财务总监杨峰计划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股份累计不超过9.7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0.04%。
图片来源:公告
以盐津铺子7月14日收盘价74.84元/股计算(实际成交受未来股价波动影响),若顶格减持,张学文此次套现金额超4亿元。
据公开资料,湖南盐津铺子控股有限公司、张学武、张学文(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一致行动人,张学武、张学文二人为兄弟关系,为实际控制人;湖南盐津铺子控股有限公司为控股股东,张学武持有其100%股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三者合计持有盐津铺子63.07%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盐津铺子股价于6月4日刚刚创下上市以来新高,此次减持计划公布之际,盐津铺子股价正处于年内高位。截至7月1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3.80元/股,较年初上涨19.81%,总市值达201.31亿元。
尽管盐津铺子在公告解释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并提及张学文已于2019年10月离职,未在公司任职。但作为公司实控人之一,张学文选择在股价高位进行大手笔减持,此举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市场疑虑,对投资者信心构成负面影响。这种疑虑在二级市场得到即时反馈:公告次日(7月15日),盐津铺子股价下跌1.39%。
就相关问题,7月16日,风口财经记者联系到盐津铺子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得有效回应。
食安问题受关注
2025年新增投诉百余起
自2017年上市以来,盐津铺子的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从7.54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53.04亿元。其归母净利润表现则相对波动,在2017年和2021年分别录得23.25%和37.65%的同比下滑,其余年份保持增长。
据公开报道,2022年盐津铺子实控人张学武曾提出“三年实现集团营收超百亿”的战略目标。现在来看,公司距离这一目标仍有显著差距。
盐津铺子还面临品牌认知度不高的困境。据年报披露,公司聚焦辣卤零食、烘焙薯类、深海零食、蛋类零食、果干坚果以及蒟蒻果冻布丁等六大品类,目前拥有“盐津铺子” 企业主品牌及辣卤零食品牌“大魔王”、健康蛋类零食“蛋皇”、深海零食品牌“31°鲜”、休闲烘焙品牌“憨豆爸爸”、 蒟蒻果冻品牌“蒟蒻满分”等品牌矩阵。
不过,相较于洽洽食品的瓜子、三只松鼠的每日坚果、绝味/周黑鸭的鸭脖、卫龙的辣条等已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明确位置的产品,盐津铺子品牌的市场辨识度略显不足。
同时,盐津铺子正承受来自量贩零食店和电商平台低价策略的市场竞争压力。这种压力直接体现在其毛利率指标上:自2020年以来,盐津铺子毛利率呈现连续四年下行趋势,从43.83%一路降至2024年的31.84%。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更值得关注的是,盐津铺子自主生产模式所强调的“品质可控”优势,近年来却在食品安全方面频频出现问题,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
今年年初,盐津铺子一款零食被曝防腐剂超标,对此盐津铺子发布先行下架声明。7月15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2025年7月购良品铺子面包发霉”;7月14日,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有消费者反映“于2025年7月11日通过现场购买的公司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要求赔偿损失,退赔费用”。
截图来源:黑猫投诉
据风口财经记者统计,在黑猫投诉平台,“盐津铺子”相关投诉累计达748条,其中2025年新增106条。在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盐津铺子”相关投诉累计532条,年内新增23条。
截图来源: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
这些投诉中,“吃出异物”、“食品变质”、“产品过期”等食品安全问题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