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大股东们减持进行时背后:票房低迷,股价跌近7成,上市后亏24.5亿元,分红1分不见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7-02

公司上市后连续3年亏损,加上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损24.5亿元,股价长期低迷,分红更是一分不见,大股东们已经坐不住了。近日,博纳影业公告,“中信系”及“阿里系”股东合计拟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5.0016%,套现金额上限超3亿元。博纳影业的窘境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大股东们同时瞄准减持

6月30日,博纳影业发布“中信系”及“阿里系”股东合计减持不超公司总股本5.0016%的公告,减持套现金额上限超3亿元。

图源:公司公告

公告显示,合计持有博纳影业股份 141,274,832 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10.3431%)的股东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投)及其一致行动人金石智娱股权投资(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以下简称“金石智娱”)、信石元影(深圳)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信石元影”)、青岛金石暴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金石”),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0,976,398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持有公司股份84,928,080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6.2178%)的股东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有限公司,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7,338,866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2.0016%)。

公告表示,两份减持计划都是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本次减持的股东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股份减持计划系正常减持行为,其实施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中信证投首次减持公司股份。

2024年11月13日,公司曾公告,股东中信证投及其一致行动人金石智娱、信石元影、青岛金石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共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3,745,189股,占比不超过1.0063%;股东西藏和合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西藏和合”)及其一致行动人天津桥斌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共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0,554,913股,占比不超过2.9691%。

今年3月5日,博纳影业曾发布此次股东减持结果的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减持计划期限已届满。其中,中信证投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475511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459%。西藏和合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3688989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838%。

为何大股东持续减持,业内人士分析,“中信系”和“阿里系”均是财务投资者,公司上市后持续亏损。业绩不佳的背景下,公司股价也是比较低迷,从2022年8月上市初期的最高15元/股左右跌到目前的4.7元/股左右,跌幅近7成,手中股票眼看着贬值,“中信系”和“阿里系”选择抽身而退也可以理解。

截至7月2日收盘,博纳影业股价报4.73元/股,总市值65.01亿元。

上市后持续亏损,3年多亏24.5亿元

博纳影业成立于2003年,于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乌鲁木齐,办公地点在北京,实际控制人于冬。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影业务、电影院业务、剧集业务及其他业务。

公司是国内首家从事电影发行业务的民营企业,深耕影视行业二十余载。公司累计出品发行300余部影片,票房超过600亿元,在全国建成并运营百余家多厅影城。公司代表作有由《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组成的“山河海三部曲”系列,由《决胜时刻》《中国机长》和《烈火英雄》组成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系列,由《中国医生》 “长津湖”系列和《无名》组成的“中国胜利三部曲”系列,总票房超过225亿元。其中,《长津湖》一度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公司的上市较为坎坷,也难说成功。在A股上市之前,2010年末,博纳影业曾顶着“中国内地影视第一股”的头衔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总计融资9979万美元,但是上市后公司股价持续走低。2016年4月,博纳影业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此后,公司谋求回归A股IPO,2017年10月,博纳影业首次披露深市主板招股书,直到2022年8月,博纳影业正式在深交所上市。

然而,回归A股后,博纳影业的业绩却持续走低,上市后的3个年度,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都是负值。具体来看,2022年至2024年,博纳影业的营收分别是20.16亿元、16.08亿元、14.6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5.60%、20.06%、9.12%。同时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551.06万元、-5.53亿元、-8.67亿元,亏损额不断扩大,同比分别下滑120.82%、631.86%、56.87%。2024年,公司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就达5.23亿元。

图源:同花顺iFinD

今年一季度,博纳影业的情况仍不容乐观,票房表现继续下滑。虽然营收方面实现了19.43%的涨幅,但是公司仍然亏损9.55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亏损额。

图源:公司2025年一季报

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A股上市以来,累计亏损24.5亿元。

因为业绩亏损,公司的分红也无从谈起。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上市后分红为零。

高担保额高负债率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分析,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另外全国电影总票房下降,导致公司电影院业务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有所下滑。

春节档以来,光线传媒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冲击票房新高。据网络平台数据,2025上半年我国累计总票房报收292.36亿,同比增长22.89%,观影人次6.40亿,放映场次7053.9万,平均票价45.6元,6部影片破5亿元,《哪吒之魔童闹海》以52.8%的票房占比强势领跑上半年票房榜,中国内地累计票房超154亿元。光线传媒大赚一笔,相比之下,博纳影业耗资10亿元打造的《蛟龙行动》不及预期,上映17天后撤档。

2024年,博纳影业电影院业务实现总票房7.21亿元,同比下降31.14%;电影院业务营收9.41亿元,同比下降23.65%,幅度基本与大盘持平。

拓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院线旗下已加盟137家影院,包含105家公司旗下影院及32家外部加盟影院,同比净增加11家。报告期内,博纳院线票房收入在全国院线中排名第13,同比持平,市场份额占比为2.10%。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拥有自有影城111家,银幕总数908 块,其中33块IMAX幕,21块BONA ONE幕,15块中国巨幕,13个SCREENX厅,3 块CINITY幕。报告期内,博纳影投票房收入在全国影投中排名第7名。

公司在扩张和投资中为了融资对外担保金额不断攀升,公司资产高额质押,这些都为公司的发展造成隐患。根据最新公告,截至6月23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度总计金额为49.93亿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余额总计29.6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56.08%。

根据2025年一季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6%,公司有息负债34.26亿元,负债合计83.63亿元。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于冬所持公司1.37亿股份处于质押、冻结状态,这些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8.7%。

刚被监管部门责令改正

除了业绩持续下滑,公司及公司董事长等相关负责人还因为违法违规,近日被监管部门处理,也暴露出公司对合规及内控等方面的管理漏洞。

博纳影业于2025年5月8日收到新疆证监局的监管决定。经查,2022年,博纳影业及其子公司以支付信托理财款等形式,通过第三方向公司董事、副总裁齐志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20992.68万元,构成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截至2024年12月末,上述资金占用款项已归还。博纳影业未按规定披露与其他关联方之间发生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

2023年,博纳影业及其子公司以支付信托理财款等形式,通过第三方向于冬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共计26055.32万元,构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截至2024年12月末,上述资金占用款项已归还。博纳影业未按规定披露与控股股东之间发生的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

于冬作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未勤勉尽责,对公司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另外,于冬作为博纳影业的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反了有关规定。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齐志作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未勤勉尽责,对公司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另外,齐志作为博纳影业的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反了有关规定。

新疆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决定对于冬、齐志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同时要求公司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风口财经就股东减持、业绩下滑等问题给博纳影业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公司尚未进行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建)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