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药药业四触反垄断红线,7000万罚单难掩3亿“情报费”谜团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7-02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一纸近7000万元的罚单,再次将津药药业推至反垄断的聚光灯下。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药企近年来第四次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处罚,其屡次触碰监管红线的行为,加之年报中连续三年总额超3亿元的“市场情报收集费”,以及回复监管问询时对关键服务商的“打码”处理,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其商业行为的合规边界与信息披露真实性的质疑。
垄断“惯犯”的代价:四年四张罚单
6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协议案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4年4月对郭相国组织4家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经营者涉嫌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行为立案调查。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四家企业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从8000元/公斤推高至1.3万元/公斤,涨幅高达62.5%。四家药企合计罚没3.62亿元,其中,津药药业单家罚没6919.24万元,占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51.85%。
来源:津药药业5月1日发布的公告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津药药业并非首次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此次是其被查处的第四起医药垄断案件。
2021年4月,津药药业以协议形式对醋酸氟轻松原料药销售市场进行划分,并变更、固定醋酸氟轻松原料药价格,排除限制了醋酸氟轻松原料药销售领域的竞争,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4402.26万元。
2023年3月,津药药业子公司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滥用在中国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场的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卡莫司汀注射液,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2772.13万元。
2023年4月,津药药业控股孙公司天津天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销售氟尿嘧啶注射液时,达成并实施“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协议”的行为,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988.43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被处罚时,津药药业均表示,公司将引以为戒,吸取教训,完善合规体系建设,持续守法合规经营,积极维护股东权益,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降本式”盈利困局:销售腰斩难掩核心失血
垄断罚单背后,津药药业的经营根基正在动摇。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01%至1.33亿元,但营收端明显下滑,同比下降15%至32.15亿元,第四季度单季巨亏5324万元。
来源:公司2024年年报
深入拆解其财务报表可以发现,销售费用的“断崖式”下降成为支撑利润的关键。2024年,津药药业销售费用同比暴跌45.76%至5.7亿元,其中推广活动费用从2023年的5.42亿元暴跌54.23%至2.48亿元,市场策划服务费从2.85亿元降至1.14亿元,下跌60.03%。销售费用的大幅削减虽提升了短期利润,却也暴露出企业在市场拓展与产品推广上的疲软。
在公告中,公司将销售费用锐减归因于“集采政策执行”和“营销模式升级”。真实情况是,2024年,其纳入集采的主要制剂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16.5%至7亿元,销售费用更是锐减65.26%,其他产品销售费用也下降41.83%。核心甾体激素类与氨基酸类产品收入分别下滑16.89%和19.32%,“以价换量”策略的短板逐渐显现。
来源:津药药业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更为可疑的是巨额市场情报费的去向。2022-2024年间,津药药业的“市场情报收集费”分别为1.08亿元、1.12亿元和8597.3万元,3年合计3.06亿元。谁在为津药药业提供活动推广等服务?5月13日,公司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相关企业被打了“马赛克”,这种信息披露方式引发对其财务真实性的质疑。
为何预付关联企业大额研发款?“捆绑式”研发合作遭问询
津药药业与控股股东附属企业的“捆绑式”研发合作模式,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
年报及公告显示,津药药业与天津药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众恩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津药永光(河北)制药有限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控股股东附属企业存在预付研发款,2024年累计发生预付约0.2亿元,大股东及其附属企业2024年累计偿还约0.7亿元,期末余额约1.6亿元。而津药药业2024年的研发费用为2.04亿元,同比增长26.91%。
“大额预付研发预付款且长期挂账的合理性,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相关往来款项是否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问题遭上交所细究。
从津药药业披露的研发明细看,2024年,涉及公司委托控股股东附属企业的研发项目超过100个,最早的项目启动时间可以追溯到2016年3月。例如,JSYL073、JSYL083等项目需技术审评后才能注册批准,研发周期较长;JSYL072、JSYL045等氨基酸类原料药项目尚在技术攻关;吸入用XP003混悬液等制剂新产品尚在技术审评。尽管公司解释称这是基于关联方技术优势与研发效率的考量,但长期挂账的合理性仍存疑。加码研发投入能否顺利开花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监管利剑高悬,四张罚单累计1.7亿的代价不知能否仍斩断津药药业的垄断基因。当关联研发项目超百个、服务商信息被打码、核心产品持续萎缩,津药药业拿什么守住“良心药”的承诺?对于上述问题,记者向津药药业方面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赵冲)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