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上门做饭”走红,市场潜力待深挖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5-19
近日,杭州一位90后女生“阿绿”凭借“上门做饭”服务走红网络,月收入近2万元。这一现象背后,不仅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生活和就业观念的新动向,更折射出“懒人经济”下的新消费趋势和创业机会。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没时间做饭”“不会做饭”“外卖吃腻了”的尴尬。传统家政服务主要聚焦保洁、育儿,而“上门做饭”精准填补了个性化餐饮服务的市场空白。
据阿绿介绍,她的客户主要以年轻女性或年轻家庭为主,而这类客户多有追求健康、便捷、高性价比的餐饮需求,以及愿意为“省时省力”买单的共同特征。而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懒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其中餐饮服务占重要份额。
究其原因,“上门做饭”这门生意在商业模式上有着天然优势,呈现出低门槛、高溢价、强社交属性。与传统家政不同,“上门做饭”的商业模式更具灵活性和溢价空间,不仅无需店面、设备,仅需厨艺技能和基础工具,而且客单价高、按次收费利润空间大。更重要的是,其社交裂变可依托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展示菜品,容易有效吸引同城流量,形成口碑传播。
尽管前景广阔,但这一新兴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对于口味、卫生、服务流程缺乏统一服务标准,用户体验参差不齐。同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涉及食品安全、健康证等问题,若平台化运营可能面临监管合规要求。除此之外,“个人战”模式下存在规模扩张瓶颈,如果仅依赖个人时间与体力,难以像外卖平台一样快速复制。
参考跑腿代购、上门保洁的发展路径,“上门做饭”可能走向两种方向:一种是垂直平台化发展,例如“58到家”整合零散服务者,提供质检、保险、评价体系。第二种是细分高端化,针对宴请、健康管理等需求,提供私厨定制服务,溢价更高。
新需求创造新职业,但长期需回归商业本质,“上门做饭”的走红,是消费升级与数字经济结合的典型案例。短期看,它为灵活就业者提供了新选择;长期看,若想摆脱“个体户”模式,仍需解决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问题。总之,谁能率先建立信任体系和效率优势,谁就能抢占这片蓝海市场的制高点。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管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