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山东样板”:海陆空全覆盖,重塑万亿级产业生态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5-15

在青岛中加特变频电机厂房里,高处横梁上的白色小盒随处可见,这些就是为其带来效率变革的5G室内微分站。“在两年时间里,我们的有效开机率有了50%的大幅提升,大大促进产值增长。”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际春对记者表示。

这是由青岛联通承建的“基于5G+边缘计算的中加特变频一体化智能工厂项目”,2022年,该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堪称业内标杆。

青岛中加特只是山东“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一缕缩影,这张电子大网正撒向海洋、低空、文旅、制造等各行各业,重塑产业生态。5月11日-5月13日,山东省通信行业协会牵头召集山东联通、山东移动、山东电信等相关企业,共同举办“5G扬帆 鲁领万兆”数智赋能山东新型工业化媒体探访活动走访,在一个个青岛样本里,见证山东的产业信号“升格”。

更低延时,更高产能

一般来说,通信技术的代际更迭意味着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2007年,3G让智能手机开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4G带来了高清视频通话、高速数据传输和物联网应用,5G让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等对可靠性及低时延极度敏感的业务得以顺利展开,在青岛,用上5G的企业已经实现效率的“代际升级”。

王际春介绍,产品的效率提升源于5G-A+数字化结合更多的自动化产线的合力加持,但5G-A是基础层的通讯支撑和前提,“有它做支撑,系统管理的颗粒度和可持续性更细,数据的统计更加准确,如今产品的盘点准确率提升到了100%,交检合格率到了99.5%以上,产品订单交付率也从86%上升到了93%。”如今,他明显感受到中加特的设备产品正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类似的情景也在海尔和赛轮的工厂里上演。海尔上合冰箱互联一工厂里,青岛联通助力网络基建,以5G专网为管道,让生产线实时、高效地与各种平台应用进行交互,提升设备的稳定运行能力。5G+AI质检技术,则基于5G+MEC边缘计算的架构,将AI算法下沉到边缘侧,AI摄像头采集的现场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本地化的数据处理和AI智能检测,保障业务低时延的同时实现数据不出园区,保障数据安全性。

在赛轮的“5G+工业互联网轮胎智能工厂示范线”上,智能成型机38秒内就可以生产一条轮胎。轮胎在成型工艺环节会植入RFID芯片而成为“数字轮胎”,以实现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追溯从用户需求到轮胎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和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5G技术的远程运维,维修人员可以在现场与后台专家之间的实时指导,大大提效。工作人员只要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就能看到现实世界中出现一个虚拟屏幕,从而进行操作,画面在后台专家电脑上同步显示。“由于我们的数据量和实时性要求非常高,这时候5G的低延时和大传输量优势就派上用场了。”赛轮的工作人员介绍。

上山下海,“触”达未来

在通信速度之外,5G-A还多了感知功能,也就是“通感一体”。所谓“通感一体”,就是和雷达一样,对环境实时感知、捕捉,实现“通信+感知”。这种“超能力”将感知能力原生融入通信系统,目前在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青岛已在城阳做了5G-A试点网络,此举既是技术落点,也顺应未来。

“未来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激增,对高效、低延迟的数据传输需求日益增长,传统5G技术面临挑战。”青岛联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5G技术在无人机监管和空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相当有远景,不仅能提升无人机的通信能力和监控效率,还能实现通感能力,即无人机自我监控及电子围栏功能,有效监管未报备飞行器。

在低空经济领域,青岛加速迈向“第一方阵”。2023年底,青岛联通通过整合全市无人机资源,打造了“智慧低空”一体化共享平台并投入试运行。青岛联通智慧低空项目负责人陈占文告诉记者,“这是首个市级统筹的低空政务飞行和共享复用平台。”

在项目运营期间,已执行了10000余架次的飞行任务,支撑啤酒节、樱花节等大型活动保障,推动“空天地网”立体化管理,更带动了无人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随着5G-A试点网络打开,青岛低空经济的有望开启“新想象”。

在海上,山东移动围绕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开展5G-A技术在海事管理领域的应用试点,包括航道监测、来往船只监测等,并在近中远海部署5G-A网络和传感器,实现水体质量监测。

青岛移动在董家口港区成功部署(5G-A)通感一体网络,与海事、港口等单位共同构建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海洋发展新格局,助力港口生产、海上通信及应急救援等场景的智能化升级,推动“智慧海洋”建设迈入新阶段。随着全球5G技术的快速发展,5G-A作为5G的增强版本,正以其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和广域连接能力,为海洋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一座城的“样板价值”

未来已来,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部署,2025年要完善“双千兆”网络发展政策措施,试点部署万兆光网,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推动5G-A和6G技术创新发展。这将是一片蓬勃的市场,数据显示,5G-A2025年中国5G-A相关投资预计达1200亿元,带动基站、终端等产业链增长。

从青岛中加特的智能工厂到赛轮的“数字轮胎”,从低空经济的“无人机之城”到海洋管理的“智慧蓝网”,青岛正以“海陆空全域覆盖”的5G-A实践,为山东5G产业变革增添鲜活注脚。

近年来,青岛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颁许可,青岛成为我国北方唯一获批城市。青岛开通了北方首个规模化5G-A通感一体无线网,应用场景涵盖工业、体育、古城保护等多个领域。电梯、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深入实施,全国重点区域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综合成绩位列超/特大城市第一名。

同时,青岛率先建成山东首批双万兆社区,实现了万兆云游戏、3D光感知、8K高清传输、VR沉浸式体验等场景的极致应用。未来,青岛将以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点”突破,做强核心平台。以“线”延伸,壮大产业生态。以“面”覆盖,深化场景赋能。开放港口、园区、能源等十大领域100个示范场景,三年内培育100个标杆项目。

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数字化图景,更是一个大省以通信技术重塑产业版图的战略决心。山东在5G网络建设方面成果显著,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25.4万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99%,5G-A基站(多载波聚合、通感一体)数量突破1.3万个,今年新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275个,累计突破2000个。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强指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山东将组织全行业夯实“双千兆”网络基础,加速“双万兆”网络试点。实施5G-A“百万工程”建设,试点部署5G-A通感一体网络,探索低空算力融合应用创新,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低空经济试点,打造30个以上低空产业5G-A融合应用案例;开展万兆光网“鲁领万兆”行动,加快推进万兆光网试点工作,联合省工信厅开展“万兆+AI”园区试点建设,以算网协同赋能工业园区数智转型。除此之外,打造一批万兆园区、万兆工厂、万兆小区试点。

惟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2024年山东省生产总值为9.86亿元,“新速度”给山东带来新机遇,每一毫秒的突破,都在为万亿级产业生态打开新的“时间窗口”。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谢文倩)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