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撕拉片相纸不能肆意定价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5-10

近日,随着撕拉片被明星带火出圈,其相纸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二手平台上,原价70元左右的一盒撕拉片相纸甚至被炒至3000元天价;在写真馆里,体验一次撕拉片就要近400元。这场由明星效应点燃、商家推波助澜的价格狂欢,早已偏离了商品价值的正常轨道。撕拉片相纸肆意定价,不仅扭曲了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合理关系,更让消费者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从商品本质来看,撕拉片相纸不过是承载影像的普通耗材。其生产工艺、原材料成本在工业化生产体系下,本就具有可量化的经济价值。即便考虑到停产导致的稀缺性,价格波动也应在合理区间内。当前高达数十倍的价格涨幅,已经完全背离了商品价值规律。

商家利用稀缺性制造非理性消费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供需关系的扭曲。稀缺性本身并非绝对的坏事,合理溢价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市场的活跃。然而,商家利用“拍一张少一张”等话术,将普通耗材包装成稀缺收藏品,刻意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这种饥饿营销手段,使得相纸价格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

畸高的定价背后,还潜藏着多重市场风险。消费者为情绪价值和独特体验付费本无可厚非,但当消费者被“明星同款”“绝版”等话术裹挟时,往往忽视了高价背后的真实风险:过期相纸可能出现显影不均、色彩偏差,“盲盒式”拍摄更可能让数百元沦为“开错盲盒”的沉没成本。过度炒作导致的价格泡沫终将破裂,届时,跟风囤货的商家与高位接盘的消费者都将承受巨大损失。

遏制撕拉片相纸肆意定价,亟须监管跟上。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要对涉嫌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行为严肃查处;另一方面,应要求商家明确相纸的生产日期、保存状态等信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平台作为交易枢纽,亦需建立动态价格监测机制,运用大数据算法识别异常溢价商品,对明显偏离价值的商品进行风险提示。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的关键一环,更应认清相纸的核心价值,屏蔽商家话术裹挟,与其为“绝版”标签支付天价,不如用手机镜头捕捉真实的美好。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苏桐)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