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直通车|稳外贸持续加力!国务院再部署两项重要工作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5-09
我国稳外贸措施在持续加力。
据新华社消息,5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汇报,研究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码头,轮船在停泊作业(2024年8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1.
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均事关改革开放,是稳外贸的重要抓手。
近期,美国肆意加征单边关税,严重违反国际经贸规则,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和常识,造成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重冲击和剧烈动荡,也给我国外贸带来严峻挑战。
为此,我国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同时,积极部署稳外贸有关措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汇报,并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提档升级等工作。
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着力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
事实上,在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仍然保持了强大韧性,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海关总署5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4%。4月当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3月18日拍摄的第五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现场。新华社发
2.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汇报。会议指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要支持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在发展服务贸易、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差异化探索,尽快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要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稳步推动成熟自贸试验区提升能级。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水平建设开放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优化开放平台功能。
目前,全国已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一系列对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部署,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创新活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22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82.5亿美元,占全国的24.3%,对吸引外资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推动相关领域开放试点、项目落地,深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
3月21日,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黑河跨境电商园区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的工人在搬运货物。新华社发
3.
会议研究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有关举措,并指出:
要深入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堵点卡点问题。
要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创新,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根据商务部今年1月公布的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国家级经开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总体呈现总量扩大、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名义增长率)。
开放带动作用显著。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0.2万亿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5%。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截至2023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707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3万家,较上年末均有明显提升。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
区域协调发展效能提升。截至2023年末,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与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开展合作共建、国家级经开区对口援疆援藏援助边(跨)境经济合作区比上年增加182项。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