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不准加班”拉开新一轮效率革新大幕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3-13

近日,大疆、美的等企业纷纷推出“强制下班”举措,叫停加班文化。有的要求员工晚9点必须下班;有的强制实行双休;有的要求简化工作方式等。这不仅拉开了企业从“时间堆砌”向“效率革新”转型的序幕,更标志着人力资本价值从生产要素向创新主体的回归。

长期以来,职场文化往往将工作时长简单等同价值创造,但工作效率却与工作时长相悖。近期各个大厂的“强制下班”,本质是通过物理约束倒逼组织进化。例如,美的严禁下班开会及形式主义加班、砍掉手工报表等举措,旨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当企业主动压缩审批层级,用结果导向替代过程监控,效率跃升自然显现。

掀起“反内卷”新潮的本质源于竞争力的重构。当廉价劳动力红利消退,企业必须转向技术赋能与管理创新的高阶竞争。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推出“强制下班”举措的同时,也定下了相应的效率提升目标。例如大疆,在压缩工时的同时,设定2025年全部门效率提升20%的目标。目标如何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是重要的KPI之一,而“不准加班”,正是倒逼员工“自我驱动”、完成KPI的关键一招。

这场变革的推力不仅来自内部效率需求,国内政策同样释放强烈信号: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次表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无疑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人力资本透支发展模式的否定。

然而,这场变革同样面临深层挑战。例如有员工担忧强制清场会打断研发连续性,或出现“回家加班”的新形式主义。这暴露出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效率提升能否跟上工时压缩速度?其二,企业文化是否完成从“强制”到“自觉”的进化?革新并非一蹴而就,警惕二次伤害与“伪变革”,正是拉开效率革新大幕后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变革,是效率提升的起点,而非终点。企业需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职场环境,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才能够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最大的潜力。从“不准加班”到“效率革新”,职场文化的深层转型正在悄然进行,相信随着革新的深入进行,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能为企业赢得更多竞争力与主动权,职场也将变得更加高效、更富创新。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许耀文)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