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反制“理财刺客”,需管好产品发行端
大众·风口财经 2025-01-22

岁末年初,正值投资收益盘点时。然而,近期有不少投资者反映遇到“理财刺客”,自己按高收益率买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腰斩”,到手收益远低于预期。“理财刺客”现象不仅严重侵害了普通投资者的权益,更敲响了理财市场规范经营的警钟。

所谓“理财刺客”,是指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为吸引客户、扩大资产管理规模,通过虚增收益率、发行“壳产品”等手段进行营销欺诈的行为。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刻意标高收益率以诱导投资者购买。此外,部分理财子公司还通过频繁发行一些“壳产品”,在短期内抬高产品收益率以吸引客户购买,随后相关产品收益率迅速下跌,再发行新的所谓高收益产品,循环往复。

“理财刺客”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这一乱象容易误导甚至欺骗投资者,导致投资者理财收益大打折扣,甚至蒙受经济损失。其次,这种行径助长了市场的无效“内卷”,导致理财子公司和渠道端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新产品,忽略了产品的质量和投资者的实际需求。

更为严重的是,“理财刺客”违反了“资管新规”的要求,对少部分客户变相刚兑。为维护渠道和大客户,部分理财子公司提供高收益率新发产品并达成承诺收益率,这违背了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初衷。同时,这种做法也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对不同客户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

值得欣慰的是,针对“理财刺客”乱象,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强监管。2024年8月,金融监管部门通报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存在的多项问题,其中就包括“年化收益率展示虚高”问题。2024年12月初,监管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得违规操作,要将产品正偏离返还原客户,不得用于夸大宣传和打榜。然而,尽管监管要求明确,仍有部分理财子公司趁机做大业务规模,试图在整改前扩大市场份额。

要解决这一问题,规范理财产品发行端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借鉴基金产品的发行制度,对理财产品的备案和发行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和管理。通过限制新产品的发行数量和频率,防止市场出现过度饱和和无效竞争。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理财子公司和渠道端的监督和指导,推动他们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

“理财刺客”严重扰乱了银行理财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面对这一乱象,需在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等多方面的努力。只有从源头处发力,才能有效遏制这种现象的蔓延和扩散,真正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选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许耀文)

编辑: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