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评|一锅白粥卖200元,可以吗
大众·风口财经 2024-11-28

近日,一则关于上海某餐厅“天价白粥”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一锅白粥搭配些许咸菜,2至3人份100元,4至6人份竟达200元,而店家给出的理由是采用东北有机大米与阿尔卑斯山矿物质水现熬。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前消费者对于食品品质追求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触及了商品定价机制的核心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任何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商家有权根据自身成本、预期利润等因素自主设定售价。只要商家能够做到明码标价,并且没有采取任何形式的欺诈行为,那这样的定价方式就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价格刺客”。就像奢侈品领域,许多产品因其独特性或是限量版而拥有远超普通商品的价格。

“白粥刺客”所引发的社会反响,更多源自于人们对传统观念中的“物有所值”概念产生了质疑。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白粥是一种简单易得、成本低廉的食物。因此,当看到这样一锅粥以高昂的价格出现时,自然会感到惊讶甚至不满。然而,若这锅粥确实使用有机大米和进口矿泉水来制作,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如果店家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支持其说法,则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企业自主定价权的同时,我们必须重视对其合法性的监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若商家违反此规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粥店只是打着东北有机大米和阿尔卑斯山矿物质水的旗号,实际却使用普通食材以次充好,这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严重践踏,也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此时,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对于“天价白粥”现象,虽然商家有权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高价,但同时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确保其定价依据真实可靠。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防止任何潜在的违法行为。通过这样的机制,既能鼓励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又能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评论员 白菊)

编辑:刘建